最特别的“两地书”,山东医护人员给全国90后的一封信...

齐鲁壹点 2020-03-02 2568

28岁的李越是一名90后,也是急诊科的一名男护师。2020年2月2日,李越主动向自己的工作单位山东第一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报名,跟随山东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赶赴武汉,来到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负责危重新冠病毒患者救治。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全国各地支援湖北的医务人员,其中就包括一大批90后,'垮掉的一代'这个标签在我们90后身上贴了好久了,家国大义面前我们90后也像前辈们一样站出来了,我们是全力以赴的90后!撑起祖国未来的壮丽山河!”李越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一封最特别的“两地书”,这封信,他没有写给父母妻子,而是写给了全国的90后们...


写给90后的一封信:

2020庚子鼠年,第一批90后进入“而立之年”。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战斗中曾经被守护的90后,已经成为一支青春力量,在守护着别人的健康和生命,一次次义无反顾的选择,一个个奔波忙碌的身影,作为一名90后,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

疫情来袭,全国大批援湖北医疗队员纷纷赶往武汉,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像我一样,都是“90后”。看到一幅幅刚刚退去稚嫩的面孔,有些人不由心生几分忧虑:这些孩子能行吗?

听到90后这三个字,长辈们总是能想起“孩子”“娃娃”“不懂事”这几个字眼,可是在长辈面前他们永远不都是孩子嘛,所以仔细正视下这群孩子,他们还小吗?90后早已应当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各行各业中的骨干力量,此次“战疫”的90后,勇往直前就是我们对自己的证明。

还记得,2003年的“非典”,90后的我们还在上小学,那时还小对非典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2008年汶川地震,那时的我们上初中,能理解同胞的伤痛,也被万众一心渡过难关而感动,却还没有能力帮上什么忙。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曾经见证非典汶川地震的90后们是时候站出来迎战了,因为我们真的长大了。


之前长辈们给我们做过很好的榜样,在非典汶川地震时保护了正在成长的90后,用行动为我们诠释了“苟利国家以生死,岂因祸福避趋之”,当时他们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垮掉的一代”这个标签在我们90后身上贴了好久了,家国大义面前我们90后也像前辈们一样站出来了,把责任扛到自己肩上,我们90后要将前辈的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给下一代的孩子们也树立起好榜样,让他们看到90后的叔叔阿姨也是英雄!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全国各地支援湖北的医务人员,其中就包括一大批90后,他们有的还未婚,有的带着对年幼的孩子的挂念。28岁的我,孩子还不到百天,再过几天就是宝宝的百天纪念了,虽然只能隔着屏幕看看孩子,但我想他将来会为爸爸骄傲的吧。


作为90后,参加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来,因为我们知道,这是我们的时代了,该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力量了,不再是当年躲在父母身后的孩子了,我们已经是有热血、有干劲、有想法的年轻力量。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是长辈们冲在一线,为我们遮风挡雨。现在,理应是我们扛起重担的时候了,“90后”也要冲锋在前、吃苦在前、奉献在前,迎“疫情”而上,走向战场,像曾经的英雄一样挺身而出,披上白衣,就是捍卫百姓生命健康的白衣天使;戴上袖章,就是维系社区有序运行的基层干部;拿着额温枪,就是守卫城市大门的志愿者……

我们是全力以赴的90后!撑起祖国未来的壮丽山河!

90后的逆行者,有你,有我,有他。我是90后的逆行者李越,我骄傲,我自豪。

山东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山东第一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李越 2020.2.22 写于武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韩虹丽整理

责任编辑:韩虹丽

韩虹丽

网络壹点牵,珍惜这段缘~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