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镇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被誉为“中国罐头之都”,成为全国水果罐头产业的佼佼者。这里不仅以年产120万吨罐头、占全国近1/3水果罐头产量的规模领跑行业,更通过打通“种植—加工—包装—废弃物利用”全链条,走出一条绿色循环的产业发展之路。
上游:地理标志加持,稳固原料根基
走进平邑县,连片的果树郁郁葱葱。这里产出的“武台黄桃”“天宝山山楂”,已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无疑为当地罐头产业筑牢了根基。
地理标志产品的认定,是对产品独特品质、声誉及特定地域环境的高度认可,“武台黄桃”“天宝山山楂” 凭借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甜度、酸度等指标上达到了严格标准,为罐头生产提供了高品质的原料。当地果农说:“我们的黄桃甜度、酸度都有严格标准,企业直接上门收购,根本不愁卖。” 地理标志产品不仅保障了果农的收益,也为罐头产业贴上了高品质的标签。
为进一步保障原料品质与供应稳定,地方镇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的产业化模式。目前,全县果蔬种植面积达35万亩,其中黄桃基地12.6万亩,年产各类水果100万吨,集群内规模以上罐头企业,均通过自建原料基地或与合作社合作的方式,保障原料稳定供应。
玉泉食品、清甜食品、奇伟食品等企业都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模式”建立了原料基地,康太果品合作社建成1.8万亩果园,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果园管理上,为农户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不仅免费提供优质种苗和专业的种植技术培训,还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以保底价收购鲜果,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引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从果树的栽培、修剪到病虫害防治,都进行了严格的把控,确保每一颗黄桃都能达到高品质标准,这些举措实现了“从田间到车间”的无缝衔接,为罐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原料保障。
中游:配套企业集群,完善产业链条
在山东环球印铁制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一张张平整的铁皮依次经过印刷、冲压等工序,变身成一只只罐头盖。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年产旋开盖10亿只、空罐4亿套,不仅供应本地企业,还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地方镇罐头产业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离不开配套企业的“抱团”支撑。目前,全镇拥有罐头加工及相关配套企业120余家,其中印铁制罐、玻璃制品、彩印包装等配套企业19家 。山东鲁冠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拥有4条国际先进的生产线,年产各类玻璃瓶20万吨,70%供应本地罐头企业;玉泉玻璃包装有限公司日产各类玻璃瓶60万只,耐高温罐头瓶不仅覆盖国内市场,还远销至美国、香港等地。从罐头盖、玻璃瓶到纸箱包装,地方镇实现了“罐、盖、瓶”全环节本地配套,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真正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格局。
下游:变废为宝,果渣果皮“再就业”
“这些以前没人要的果皮果渣,现在可是‘香饽饽’!”在临沂嘉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将收购来的罐头生产下脚料送入提取设备。作为一家专注于综合深加工提取功能性水果多糖的环保型企业,该公司利用罐头产业副料果皮、果核、果肉等为原料,年产4500吨水果多糖,实现了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让废弃果皮身价倍增。
地方镇在产业链下游做足“绿色文章”。山东田多旺生物菌肥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有机肥、生物菌肥、有机无机肥,每年能“消化”罐头果渣、下脚料20多万吨,生产10万吨有机肥。这些有机肥富含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上游果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污水处理方面,平邑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率达90%以上,日处理能力达3.3万吨,确保了所有罐头企业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有效保护了当地的水环境;在能源供应方面,国电费县有限公司通过蒸汽热源替代传统锅炉,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减少了大气污染,为地方镇罐头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清洁、稳定的能源保障。
临沂嘉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从果渣制肥到污水循环,从蒸汽替代到多糖提取,地方镇构建起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体系。如今,地方镇的小罐头已“链”起年产值120亿元的大产业,全链条闭环不仅提升了产业竞争力,更带动近2万人就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未来,随着罐头新动能产业园的逐步推进,这条绿色产业链将持续朝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向加速发展,为“中国罐头之都”注入更多发展活力。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