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泉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淄博样本”

柳泉录 10-20 241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樊舒瑜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当下深化立德树人的重要命题。

10月17日,桓台县“渔洋润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成立仪式暨观摩展示活动举行,活动的举行标志着淄博思政育人工作再上新台阶。

新时期,思政育人该如何发力?如何进一步增强思政一体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为此,近年来,淄博市以“齐思政”特色思政课为总揽,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新局面,走出了一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淄博路径”。

范本

投影幕布上,一幅幅黑白影像缓缓浮现:破碎的山河、硝烟弥漫的战场……一个沉静而有力的声音在静谧的教室里响起: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80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

这声询问,如同一把钥匙,为学子们开启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

现场,来自桓台县红莲湖学校的教师宋静文、桓台一中附属学校王靖宇、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田双以及山东工业职业学院郭玉娇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筑牢爱国情怀”为主题,进行现场课堂教学展示,通过互动、情景、案例等教学方式,生动形象展示抗战精神的内涵,让学生们沉浸式感受。

观摩活动总结展示了桓台县思政课建设成效,是全县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索思政育人新路径、构建全链条育人新格局的具体实践。

如今,在桓台,类似这样的课程已成常态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获悉,近年来,桓台县思政课建设富有成效。开发《水月松风—桓台县优秀传统家风故事》品读课、家风剪纸等特色课程,将思政元素融入语文、美术等学科,形成了“理论+渗透”的“渔洋润心”大思政课程体系。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核心在“贯通”,关键在“衔接”。

活动中,桓台县“渔洋润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成立,桓台县教体局和山东工业职业学院结成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专业教研团队,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成果突出,能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提供学术支持、顶层设计与师资培训。

对此,桓台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共同体的成立,构建了全学段思政教育闭环,让思政课从“零散教学”变为“系统培养”,避免“小学讲不透、中学讲重复、大学讲脱节”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育人目标。

可以说,共同体的成立,也意味着淄博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区域实践再添一项典型案例。

路径

事实上,桓台县思政育人成效仅是淄博市推动“大思政”建设的缩影。

背后一切有迹可循。

官方层面,淄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市人大专项工作评议和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重点内容。

此外,设立市、区(县)两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中心。淄博市教育局协调组织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和市基础教育研究院设立市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指导中心,在指导中心统筹安排下,各驻淄高校与属地教研机构、中小学组建各区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探索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机制。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课堂是主阵地。为此,打磨贯通各学段的精品课程,是淄博市“解题”的首要步骤。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获知,全市把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一体化推进,切实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性。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响应,结合自身实际,把思政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一体化育人格局。

比如:淄博十一中探索校本课程开发,通过实践课程和拓展课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构建了“齐思正行”特色课程体系,通过“齐思正行”特色课程群的开发和利用,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

淄博齐盛高级中学则构建了“齐思政—齐迹”课程体系,包含齐心课程、齐行课程、齐远课程、齐融课程。其中齐心课程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齐迹”课程通过课程品类多样化、课程资源丰富化、课程实施高效化、课程评价多元化,促进了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

“大思政课”不仅需要学校的精心组织,而且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协同参与。

为此,淄博市全环境立德树人“齐思政”云平台于2023年7月11日上线。2024年3月起,全市开设思政大课堂,招募在职工作人员、退休干部、在校学生等193名“思政大先生”,创新推出齐文化高品质思政项目,推动“齐思政”云平台优质课程资源与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

淄博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谈到:“我们通过提升学段贯通性、联动校内外资源,既凝聚起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合力,也有效共享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成果,拓宽了一体化建设的覆盖面和受益面,让思政教育由校园内的‘小盆栽’变成全社会的‘大风景’。”

成果

随着“大思政课”建设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同向发力的育人效应充分显现。

2024年,从1名学生作为全省唯一获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到“齐文化浸润下的淄博中小学德育”获全国推介;从学生体质健康抽测所有指标居全省前茅到省中运会“九连冠”;从全国第一个整市构建“大美育”格局到荣获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24个、占全省总数20.45%”……

这些闪亮的成绩单,正是淄博将思政育人如盐化水般融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德育”格局后,结出的必然果实。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经过多年努力,淄博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同样成绩斐然。

“我们非常注重思政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的‘头雁效应’,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达到‘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良好氛围。”淄博市教育局方面表示。

一大批思政教育名师涌现。

比如:淄博师专思政教师孙婧,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中荣获高职高专组特等奖,这也是山东省高校唯一斩获的特等奖;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思政教师谢翔宇的《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课程案例,以山东省高中组第一名的成绩入选教育部展示交流活动,并在国家级平台展播;淄博市第五中学思政课教师陈骞,获得了国家领军人才教学名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入围齐鲁教育名家培育工程人选……

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成效同样显著。

淄博市思政课教师课例连续两年入选教育部思政课教师基本功交流展示平台,8门课程入选山东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名单,入选率居全省首位,立项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53项,立项建设69项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2023年,荣获国家级德育优秀案例1个,省级德育优秀案例17个……

此外,全市投资3.48亿元,为445所学校1775间教室配置云、网、端一体化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近1200间教室安装智慧黑板,建成淄博智慧教育教学大数据平台,这为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区域教研、联片教研、校本教研的常态化、即时性开展打造了新引擎。

同时,借力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中小学各学段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研修联盟,形成了“网络集体备课”“网络听评课”“主题教研”等多种数字化协同教研新模式,区(县)间、城乡间、学校间教师智慧共享。

譬如:桓台县组建8个城乡教学联合体,成立学科中心组23个,200多名骨干教师进入学科中心组,一体化开展网络教研、双师课堂、教学研讨、教学质量阶段分析推进等,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需要我们不断努力、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形成合力,久久为功。”淄博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孙英涛表示,下一步,淄博市将进一步完善市、区、校三级工作机制,深化高校-区县-学校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持续加强课程资源整合,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深入推进特色创建工作,探索具有独特魅力的思政课一体化模式,不断提升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显然,这是一个庞大且系统的工程。

责任编辑:曲惠莹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