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再上新台阶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10-21 210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文璇

10月20日下午,山东省政协召开月度协商会,围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协商议政。

会上,省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郝宪印结合省内外调研中的经验做法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

绘好“一张蓝图”,高水平编制专项规划。立足山东省文化特色,高标准编制《山东省“十五五”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规划》,突出“全域统筹”,将文化遗产空间布局全面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突出“古今贯通”,既要强化考古发掘、大遗址保护,也要推动工业遗产、改革开放标志性建筑等当代遗产纳入规划体系;突出“活化导向”,在规划中设置“活化利用专章”,分类制定利用指引,推动文化遗产与旅游、教育、创意产业等深度融合。

打通“中梗阻”,健全用好专项工作机制。强化高位统筹机制,充分发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工作机制作用,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现代保护体系。强化协调机制,健全跨部门、跨地域、跨领域协同机制,推动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胶东半岛等跨市域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实体化运作。创新社会参与机制,积极推广“文物守护人”“非遗合伙人”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认养、托管、冠名等方式参与保护利用,吸引社会资本以产业化形式打造“文化遗产+” 特色品牌。

筑牢“防火墙”,建立刚性有力的督察制度。实行“双线督察”,行政线由省委省政府督查办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年度督查重点,开展联合专项督察;专业线依托省文物局、高校、第三方机构组建“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督察团”,定期开展技术评估与风险排查。建立“三色”管理,对保护不力、利用失当的项目和地区实行蓝色提醒、黄色警告、红色督办,并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落实“责任终身追究”,对因决策失误、玩忽职守造成文化遗产破坏的,不论责任人是否调离、提拔、退休,一律倒查责任,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增强对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

责任编辑:李文璇

李文璇

找点意思,找点意义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