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文璇
10月20日下午,山东省政协召开月度协商会,围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协商议政。
“山东文化底蕴深厚,但当前存在文化遗产保护思路单一、管理协同欠缺、谱系构建不足等问题。”会上,省政协委员、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院长孟令谦建议构建全省文化遗产大数据平台。
统筹部门资源,制定统一标准,规范信息采集维度,建立文化遗产资源清单,按“地域一类型一年代”构建三维可视化基因图谱,清晰呈现齐鲁文化脉络。
以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建立省级文化遗产数据中心,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全面整合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元信息资源,实现全省文化遗产数据“一网汇聚、全域可视”。制定数据管理规范,明确数据录入标准,通过定期数据选代与质量核验,夯实数据底座,实现数据驱动、协同联动。
聚焦重要文化遗产保护需求,科学布设智能感知设备,深度融合InSAR监测技术、3S技术与实景三维技术,打造“空天地一体化”的动态监测网络,实现遗产本体及周边环境变化的实时捕捉、精准量化与可视化呈现。建立分级预警机制,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从“事后修缮”向“事前预防”转变。
打通文化遗产数据与行政审批系统对接通道,将遗产信息深度嵌入项目审批全流程,从源头规避建设项目对文化遗产的潜在风险。构建“遗产数据快速调取机制”,精准掌握城乡建设区域文化遗产情况,确保既有效保留历史记忆、延续文化脉络,又科学匹配产业发展需求,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共赢。
拓展平台功能,推动文化传播与产业深度融合。以省级文化遗产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建设山东省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通过沉浸式体验、交互式展示等新形式,生动阐释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与时代内涵。深入挖掘文化遗产中的纹样、故事、技艺等核心元素,建立“遗产元素资源库”,推动文化元素与产品研发、品牌塑造深度融合,实现“文化传承出圈、产业发展提质”的目标。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