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以中小学校为重点,创新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10-21 1254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杨璐

10月2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山东实践。山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曹金萍表示,近年来,山东积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以中小学校为重点创新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有形有感有效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青少年学生心灵深处。

山东连续4年将青少年“筑基”工程纳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大行动”重点内容,推动建立学校“铸牢”教育体系和长效育人机制,形成部门、学校协作联动、分步推进、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将“民族团结第一课”列入每年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重点内容,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用好《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大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国家统编教材,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育。

山东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质课程征集评选工作,引导各学科教师找准教学内容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契合点,在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等学科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有效增强了“铸牢”教育教学的影响力和实效性。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团日队日、主题班会,融入中国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日、重大纪念日的庆祝活动,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中华文明礼仪教育、中华传统技艺传承活动,以沉浸式教育体验的方式,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在青少年学生心灵深处,把学校打造成青少年“铸牢”教育的主阵地。

依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铸牢教育实践基地等阵地,山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研学活动,让“筑基”工程见行见效。日照市在全国经验交流上作“滴灌式”教育典型发言,枣庄市“三全”育人模式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组织各市教育、民族工作部门和部分学校在枣庄观摩全学段“筑基”工程学校和全学科“筑基”工程精品课,推动全省学校“铸牢”教育工作不断走深走实。同时,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组织开展青少年手拉手、融情夏(冬)令营等活动290余场次,参与学生10万余人次,各族青少年在广泛交往中增进情谊,在全面交流中共同成长,在深入交融中凝聚共识,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责任编辑:崔可腾

杨璐

脚踩大地仰望星空,时政兼三农记者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