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实施“齐风鲁韵”“益企共富”“齐鲁有礼”三大行动,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10-21 133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杨璐

10月2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山东实践。山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罗军表示,近年来,山东以“欣欣向融·同心共富”工作品牌为统领,通过实施“齐风鲁韵”“益企共富”“齐鲁有礼”三大行动,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推动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各民族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求。山东实施“欣欣向融·齐风鲁韵”行动,加快民族镇村高质量发展。支持民族镇村加快发展特色产业, 打造16个产业化品牌集聚地,不断壮大民族村集体经济,全省10个民族村集体年收入超过100万元,其中淄博市临淄区金岭南村超800万元、临沂市罗庄区花埠圈村超500万元,泰安市岱岳区通过实施“支部领办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集中打造泥沟村金兰休闲观光牧场,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实现企业发展、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多赢局面。

山东实施“欣欣向融·益企共富”行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民品企业联农带农、稳定就业作用,支持企业改革发展,37家企业成为全国产业链主、龙头企业,先后获评“中华老字号”、中国绿色产品认证标识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4个。“十四五”期间,累积纳税55.99亿元,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助力各族群众稳定就业和增收致富。引导企业通过产业合作、原料采购、就业帮扶等,促进各民族经济相依和共同发展。青岛九联集团在广西建设加工车间,吸纳当地就业群众1000余人,成为当地有名的“就业帮扶车间”‌。

山东实施“欣欣向融·齐鲁有礼”行动,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将民族手工业纳入山东省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5-2027),开展全省民族手工业调查摸底,建立起10大类别的全省民族手工业品牌清单,纳入手工业企业(合作社、个体)240余个,纳入非遗项目19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4项,省级项目50项,在国家民委举办的民族手工业融创品牌推介会上,“齐鲁有礼”作为8个省级手工业区域公用品牌,进行了重点推介。推动将民族手工业与非遗传承、乡村振兴等融合发展,促进各民族增收致富和交往交流交融。临沂市临沭县将柳编工艺纳入“道中华·齐鲁行”旅游促“三交”内容,年均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带动消费900余万元,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责任编辑:崔可腾

杨璐

脚踩大地仰望星空,时政兼三农记者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