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风险太高,她可能下不了手术台……”55岁的李女士捏着子宫内膜癌诊断书,一上午连跑3家医院都被婉拒,但她已习以为常。
20年高血压、糖尿病,半年内两次脑梗,让李女士的身体不堪重负,如今患上癌症,这些老毛病全成了致命“拦路虎”。
“不是不想治,是不敢担这样的风险。”家人陪着她四处奔波,但连连碰壁使李女士日渐消沉。直至来到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妇科就医,李女士迎来了转机。
妇科接诊的步翠霞主任第一时间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这可不是普通会诊,而是专门为李女士搭的“生命保卫队”。
“李女士治疗的难在于基础病,血压波动会引发危险,血糖不稳影响伤口愈合,脑梗后血管差,麻醉风险高。”步翠霞说。
妇科、肿瘤科、心血管科等八个科室的专家到齐,像“组队闯关”似的分工:先让心血管内科把血压稳住,内分泌科细化胰岛素方案控好血糖,神经内科排除血栓隐患,最后拍板——用微创手术做子宫内膜癌根治术,少遭罪、恢复快。
手术当天,步翠霞团队精细操作,麻醉科全程紧盯患者生命体征,2小时手术顺利完成。等候的家人见李女士安全推出,红了眼眶。
针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医院依然是“多学科护航”模式:ICU监测3天防并发症,康复科教动作防肌肉萎缩,妇科护士扶她学走路,从几步到几十步。
“真没想到我能挺过来!”李女士复查时,带着手写感谢信来道谢。
对很多复杂病患者而言,治疗希望并非完全渺茫,当医院把各个科室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专业的多学科团队始终在用协作和责任为“生命悬崖”边的患者们,架起一座稳稳的“安全桥”。(曹福智 李虹 勾翠华)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