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心路湖景

写作 09:59

文|张行方

我居住的小区依山傍水,北面的山叫“凤凰山”,南面的湖叫“凤凰湖”。刚搬来那年,这里还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随处可见荒弃的农田和旧村舍。给我装修的师傅说:“挺好的!虽然位置有点偏,风水肯定错不了。”

装修师傅所言倒不是出于迷信,而是另有所指。2006年,人们在旧村改造时,意外挖出一处古代人类居住遗址,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有陶盆、陶罐、陶甗、石刀、石铲、骨针、骨锥等器具,还有一些兽骨和碳化的谷物,考古专家断定为新石器时代遗址,说明在距今4500年至3500年间的龙山文化时期和岳石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古人逐水而居,选择栖身之所,自然要考虑宜居性,被原始先民选中的地方,称之为“风水宝地”,倒也不无道理。

遗址位于凤凰湖北岸,距湖边仅几十米远,考古人员以所在村庄将其命名为“庙后遗址”。我在湖边徜徉,有时禁不住猜想那些久远的史前场景:远古先民如何在此刀耕火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如何从湖中汲取生命之水?如何在夜里燃起篝火,让文明之光生生不息……时光随流水而逝,塑造着山川大地的样貌,也改变着这个小小湖泊的形态。

凤凰湖面积不大,呈不太规则的方形,绕湖一周不到两公里。十年前,它和普通的农村小型水库没什么两样,周边环境比较脏乱。七十多岁的老于是“坐地户”,对附近掌故了如指掌,据他说,湖自古就有,原先是个野湖,1958年兴修水利,加固了堤坝,扩大了库容,建成“凤凰山水库”;上世纪70年代又建了渡槽,把水引到山上梯田。如今,水库的用途早已改变,但在凤凰山的南坡,仍有上百米残存的渡槽高高耸立,仿若一段遗落的旧忆。

对于许多人而言,迁居不仅是居住环境的改善,往往也意味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凤凰湖见证了我的蜕变。过去,我是个特别不爱运动的人,久坐办公室,常年伏案,极少主动锻炼。时间一久,高血压等慢性病就找上门来,身体机能每况愈下。中年之后,一次生病住院的经历让我深受触动,于是下决心跑步锻炼。

第一次跑步是在凤凰湖边。四年前那个夏天的傍晚,我迈出了锻炼的第一步。沿着坑坑洼洼的土堤,我跑得很吃力,只跑了几百米就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嘴里呼出的似乎是铁锈的味道。但信念和毅力使我坚持了下来。一圈,两圈,三圈,四圈……跑步距离一点一点地延长,我一次又一次地超越着自己。

一条快乐之路,在我的脚下一天天延伸,也在我的心中一天天延伸。因为跑步,我的身体状态越来越好,大肚腩消失不见,血压也恢复正常。这个习惯坚持至今,让我重新找回了健康、快乐和自信。

在我奔跑的颠簸起伏的视野里,凤凰湖也在悄然变化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它渐渐被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楼群包围,成为一个城中湖。为了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当地政府投资,加固堤坝,平整场地,配置了各种公益设施,将凤凰湖打造成一个集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公园。

短短几年间,凤凰湖完成了蝶变。一条平坦的环湖步道,宛若漂亮的饰带,将碧玉般的湖面优雅地围起。湖的四周,依据不同的功能划分成几个区片:球类运动区,依次分布着篮球、足球、网球、橄榄球、羽毛球等各类球场;极限运动区,起伏的泵道公园惊险而又刺激,成为小轮车、山地车、滑板爱好者的乐园;儿童活动区,各种游乐、健身及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在各类场地和设施之间,遍植垂柳、樱花、海棠、金鸡菊、粉黛草、欧梣、榉树、元宝槭、白皮松等各种花草树木,绿树成荫,时花不断,点缀着湖滨四季景色。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沿着环湖慢道跑步,我有时想起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里的诗句。原本不修边幅的凤凰湖,如今已出落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女。湖水澄碧,经常引来红嘴鸥、野鸭、鸳鸯、白鹳、白鹭等水禽,有的在低空翩飞,有的在湖面游弋,有的在水边捕食,吸引人们纷纷拍照。阴雨天,远山幽暗,烟波迷蒙,湖面偶有鱼儿跃起,溅起圈圈涟漪。晴天,凤凰湖宛若神清目明的处子,默默遥望岸上匆匆人影和空中天光云影变幻……

清晨,唤醒城市的第一缕曦光也唤醒凤凰湖,蒙蒙薄雾散去,湖面上映出楼宇惺忪的面容。黄昏,漫天霞光自天际线晕染开来,渐次点亮四周高楼的灯火,迷离的光影倒映在绸缎般的湖面上。一年四季,来湖边休闲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大都来自周边小区。周末,是公园里人最多的时候,从蹒跚学步的幼童,到健步如飞的青年,到悠闲漫步的老人,在各自的生活节奏里消遣时光。

秋天,我在湖畔徜徉,站在南岸北眺,顿觉心旷神怡。蓝天白云下,青山、碧湖、高楼、古遗址,构成了一幅旖旎的自然画卷,一道动人的身边风景——这是一处跨越4000年历史的微缩景观:中华古代文明、传统农耕文明和现代城市文明三种文明形态,共存于城市一隅狭小的空间内,见证着沧桑巨变,诠释着和谐之美。

责任编辑:车向平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