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淄博市第一医院多科联动打赢多发伤患者“生命保卫战”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5:3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荐博 通讯员 臧姝敏

近日,淄博市第一医院急诊科上演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保卫战”。

一名因严重外伤导致全身多处损伤、生命垂危的患者,在急诊科快速反应、精准施治,以及骨科、肝胆外科、重症医学科(ICU)等多学科团队的高效协作、无缝衔接下,成功化险为夷,最终生命体征平稳,转入ICU进行后续生命支持。

这场惊心动魄的抢救,彰显了淄博市第一医院应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能力和的团队协作精神。

病情危重,瞬息万变

急诊打响“第一枪”

当日,患者送至急诊时,情况已是万分危急:明确的肱骨骨折、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伴随肺挫伤及肝挫伤、内出血、循环衰竭……多种致命风险交织。

“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可以说是命悬一线。”淄博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刘明海回忆患者情况说。

时间就是生命!急诊抢救团队立即启动多发伤应急预案,迅速完成初级评估,保持患者气道通畅,紧急监护。判断患者存在严重血容量不足及休克风险后,当机立断,由经验丰富的岳鹏、刘明海医生行“锁骨下深静脉穿刺术”,迅速建立了一条至关重要的生命通道。

通过这条通道,复苏液体被快速、大量地输入患者体内,为稳定循环、对抗休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急诊科的高效处置也为后续专科治疗赢得了宝贵的“黄金时间”。

多学科联动铸就生命防线

一场生命接力的协奏曲

面对如此复杂严重的多发伤,单一科室的力量显然不够。急诊科立即启动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机制,向相关专科发出紧急会诊请求。

骨科团队火速到位,紧急处理肱骨骨折,进行有效固定,减轻痛苦,避免骨折端对血管神经的二次损伤,并为后续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同时,肝胆外科团队密切监测患者腹部体征及影像学变化,评估肝挫伤程度及活动性出血风险,制定严密的保守治疗或随时中转手术的方案。

重症医学科(ICU)团队也提前介入,为患者的平稳过渡和接收做好万全准备。

各科专家齐聚抢救室,信息共享,意见交融,共同为患者制定出最优化、最个体化的综合抢救方案。整个过程指令清晰、衔接顺畅、忙而不乱,如同一支训练有素的交响乐团,奏响了拯救生命的乐章。

转危为安,平稳过渡

团队协作见真章

在MDT模式的强力支撑下,抢救措施有条不紊地推进。经过紧张而高效的联合处置,患者血压逐步回升,心率趋于稳定,一度岌岌可危的生命体征终于被拉回了安全线。

在确认情况允许后,患者被安全、平稳地转运至重症医学科(ICU),接受下一阶段的密切监护和高级生命支持,为下一步的手术修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次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成功抢救,是对淄博市第一医院急诊急救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更是该院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优越性的生动体现。

从急诊的快速响应、果断处置,到骨科、肝胆外科的精准介入,再到ICU的全程护航,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环环相扣。它充分证明,在面对复杂危重病情时,打破学科壁垒,凝聚集体智慧,是实现“生命至上”理念的最有力保障。

“我们为患者闯过最危险的关头而感到欣慰,也为拥有这样一支反应迅速、技术过硬、协作默契的医疗团队而感到自豪。”刘明海说。

未来,淄博市第一医院将继续优化急危重症救治流程,深化多学科协作内涵,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筑起一道更加坚固的防线。

责任编辑:李艳晨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