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芳 通讯员 王永波
深秋的无棣大地,朱龙河畔芦苇摇曳,清波河与古城相映成趣,镇江河岸药香阵阵。随着朱龙河成功入选2024年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名单,无棣县已累计建成三条省级美丽幸福河湖,以“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画卷,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澎湃水动力。
制度先行,筑牢治水“压舱石”
作为山东省内唯一的国家县级水网先导区,无棣县始终将河湖治理置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位置,以河湖长制为核心支柱,系统性构建全域统筹、协同高效的治水体系,为区域水安全与水生态改善夯实根基。
县委、县政府连年将现代水网建设列入全县重点工作,以顶层设计推动资源倾斜与落地执行。自2021年以来,无棣县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达46亿元,重点投向河道整治、管网铺设、水源保障等关键领域,为水网体系“强筋健骨”。
在管理机制上,无棣县创新建立“常态巡查、问题报告、整改销号”的全链条监管闭环:通过常态化巡查及时发现河湖管护、水利设施运行中的隐患;依托高效反馈渠道确保问题第一时间上报、精准交办;以“整改销号”机制压实责任,确保每一个问题都有跟进、有解决、有验收。
精雕细琢,打造生态“风景线”
在朱龙河河道沿线,4处宣教点串联起亲水休闲长廊——张岔河的景观石镌刻着治水箴言,河畔凉亭里村民闲话家常,新海路漫步道上孩童嬉戏打闹。这条流经4个镇街的秦口河支流,通过坡顶平整、雨冲沟回填、边坡植草等工程,搭配白蜡、国槐等乡土树种,形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生态廊道。“以前河边全是荒草,现在散步能看景,夏天还能听蛙鸣。”西小王镇村民王大爷的感慨道出了两岸群众的心声。
因地制宜的治理智慧在清波河体现得尤为鲜明。作为城区核心景观河道,无棣县将其与无棣古城景区深度融合,打造深水浅滩交替、生态驳岸与古建相映的景观带,既解决了多年的淤积难题,更成为市民休闲的“城市绿肺”。而镇江河的治理则走出“水利+产业”的特色路径,沿岸整合冬枣采摘园、中草药种植园,建成集观赏、采摘、休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让清水绿岸成为村民的“致富岸”。
数字赋能,激活管护“新动能”
无棣县的治水实践始终贯穿着现代管理思维。在朱龙河沿线,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天候巡查,与全县数字孪生水网平台互联互通,实时监控水质、水位及管护状况。这一“数字水利”样板,让河道管护从“人工巡河”升级为“智慧监管”,隐患处置效率提升60%以上。
水美乡村,铺就振兴“幸福路”
美丽河湖的“生态红利”正持续释放。朱龙河沿线的休憩广场、亲水步道成为乡村文旅新节点,清波河带动古城景区客流量年增30%,镇江河的中草药种植园吸纳200余名村民就业。数据显示,随着河湖生态改善,无棣县农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达98%,沿线村庄集体经济平均增收5万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以三条省级美丽幸福河湖为样板,推进全域美丽幸福河湖建设,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生态带、经济带、幸福带。”无棣县城乡水务局负责人表示。如今,在渤海之滨的无棣大地上,治水兴水的实践正书写着“品质无棣、精致城市、美丽乡村”的新篇章。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