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
为从根本上解决不动产登记中长期存在的“房地权利分离”“权益边界模糊”等难题,切实保障购房者合法权益,近日,滨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正式印发《关于在滨州市主城区推行建设用地使用权量化登记的通知》,在主城区全面推行建设用地使用权量化登记新模式。此举标志着滨州市在不动产登记领域实现重大制度创新,走在了全国前列。
据了解,建设用地使用权量化登记,是一种颠覆传统模式的精细化管理手段,是指将一整宗土地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按照宗地内每一套房屋(不动产单元)的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进行精确计算(以万分数记载),从而实现每套房屋的土地使用权份额清晰明确,最终,在登记簿上实现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一一对应、一体登记、一体变动”。
量化登记后,业主购买房屋的同时,其不动产权证对应的土地使用权份额也同步登记,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买房无地”的隐忧,使业主的房地产权利完整化、法定化。通过“房地一体、份额对应”的精准登记,有效避免了开发商“一地多押”、已售房屋土地仍被抵押等风险,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清晰的抵押物权属信息,降低了不良贷款发生风险。
此外,司法机关可依据量化数据,对涉诉的未售房屋及其土地份额进行精准查封,避免因整体查封而“误伤”已购房业主的合法权益,极大提升了执行精准度与社会治理水平。量化登记动态记录了宗地内权利分配的变化,为城市更新、土地续期、规划调整等提供了精准的权属数据基础。
量化登记还精准破解了多个不动产登记中的难点、堵点。某农产品电商物流园项目案例成为展现该政策效力的生动实践。该项目曾因开发商债务纠纷,整宗土地及29幢楼宇被法院整体查封,导致项目陷入停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法院,引入量化登记政策,对29幢楼宇的土地使用权进行精确分割备案。经协调,法院解除了对土地的整体查封,转而仅对涉债务的特定楼幢进行精准查封。这一举措使得未查封的楼幢得以“解冻”并恢复销售,企业成功回笼资金,最终盘活了整个项目,实现了债权人、开发商和区域经济发展多赢。
为确保政策落地,我市聚焦“数据共享、流程协同、系统集成”进行了全面流程再造,通过建立“前置量化+全程共享”机制,在项目预测阶段就生成《建设用地使用权共有份额量化计划表》,并借助“一码关联”平台,打通规划、住建、人防等部门数据,实现信息自动推送。同时,重构了“抵押-预告-转移”协同流程,系统能自动拦截土地份额已抵押的房屋办理预告登记,保障购房人优先权。
下一步,滨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强化宣传培训,优化系统功能,并计划在总结主城区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将量化登记制度推广至全市域,并探索向工业用地等非住宅领域延伸,全面提升滨州不动产登记规范化、法治化和信息化水平,为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