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研成果到产业落地,盐碱地开发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10:16


“变化太明显了!”谈及此次参会的感受,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凤忠感慨道。四年前,农高区的盐碱地治理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与专利申报阶段;而四年后的今天,农机具、盐碱地改良产品等实物成果密集亮相,大健康类产品更是取得突破性进展。“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终于实现了有效衔接,不少基于盐生植物研发的大健康产品已走向市场。”这一转变,标志着农高区实现了从“科研”到“产业”的全链条贯通,也印证了他作为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岗位科学家、农业农村部“神农英才计划”领军人才,长期关注的“科研—产业”融合路径正逐步落地。

国创中心落地农高区的合作项目,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动注脚。作为国家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王凤忠介绍,其团队已获得农高区与省科技厅超过2000万元的资金支持,联合山东省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及东营本地企业,围绕盐碱地特色动植物资源开展深度研究。从功能食品中活性成分的挖掘,到产品机制解析与研发,科研力量与产业需求实现精准对接。目前,合作企业的相关产品已全部上市,部分单品销售额突破百万元,实现了科研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双赢。这也与他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与贮藏综合性重点实验室所推动的“产学研用”协同理念高度契合。

展望未来,王凤忠所长指出:“科技仍是核心驱动力。”东营农高区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的有力技术支撑,而持续突破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只有筑牢基础研究的根基,产业创新才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大众新闻记者 孙乐佳)

责任编辑:王明华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