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的18天——山东医疗队援助湖北纪实

齐鲁壹点 2020-02-11 1.2万

疫情之下,山东各地的医护人员从1月24日开始集结、组队,陆续组成九批共1385人的医疗队持续驰援武汉。在号称“黄冈小汤山”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在同济医院,每个最危险的隔离病区里都有他们日夜奋战,抢救生命的身影。

光,给人以希望。面对病毒,他们就像是追光者,即便面临着被感染的可能,仍心之所向,追光前行,点亮人们战胜新冠肺炎的信心。

集结号响

除夕夜紧急出征,爸妈一边说“傻”一边包饺子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援助湖北的战“疫”集结号吹响后,全省各地医院的医护人员纷纷写下请战书。

“我报名!”

“我参加过抗击非典,我有经验!”

“我参加过汶川地震救援,优先考虑我!”

“我是共产党员,在国家需要面前义不容辞!”

.......

1月24日,2020年除夕,按照国家卫健委的部署,省卫健委发出通知,我省将抽调医护人员组建援助湖北医疗队,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得知这一消息时,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第一临床学院副院长、肺病科副主任医师贾新华正在老家和父母妻儿一起吃午饭。

贾新华本想陪父母和妻儿在老家过年,但“疫情就是命令!”他当即辞别家人,自行驾车返回济南,并于当天下午写下了请战书。


山东省中医院第一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出发。

很快,全省各地医院迅速组成了一支135人的医护团队,在省卫健委3名工作人员带领下,山东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正式组建完毕,整装待发。医疗队成员绝大多数是80后,护理人员中也有不少90后。其中,年龄最小的是24岁的威海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全璟。

比他们更早接到通知的,还有青医附院的秦文医生。作为感染防护的专业人员,秦文曾借调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主要就是负责感染防护类的工作。大年三十(1月24日)凌晨2点刚刚回到老家乌鲁木齐过年的秦文,几个小时后就接到了集结的电话。

秦文事后接受采访时说,为了能让她在出发前吃上一顿饺子,爸妈一边埋怨着她的“傻”,一边给她包饺子,所有的不舍都包在了饺子里,希望她能念着家里的父母和孩子,早一点平安回来。

为了能尽快赶到武汉,秦文先是乘飞机到长沙,然后又辗转坐火车,历经13个小时,于1月25日晚8点,抵达武汉肺科医院。

就在此时,山东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正在济南遥墙国际机场集合,准备乘坐山航包机飞赴武汉。

1月26日凌晨2点,到达武汉的山东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乘坐大巴车赶到了他们的“战场”:湖北省黄冈市——一座当时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仅次于武汉的城市。

1月26日早8时,湖南省卫健委通报,截至1月25日24时,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1052例,其中武汉市618例,确诊病例数最多,黄冈市122例,紧随其后。

挺近黄冈

大别山开辟 “小汤山”,从死神手里抢生命

山东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连夜与当地配合,对原有病房结构、设施进行重新分区改造。以最短的时间收治病人,从死神手中抢生命!

就在山东第一批医疗队出发的1月25日,黄冈市委、市政府决定,启用地处黄冈市白潭湖片区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作为发热患者集中收治点,并要求48小时内将其改造成“黄冈小汤山”,计划容纳1000张病床。而这个原定于5月份才能启动的医疗中心,最终成为了山东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主阵地”。

1月27日上午9点,山东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成立,54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刚结束,队员们便投入到紧张的防护等培训中。领队张韬,危重救治组组长组长任宏生,以及作为普通患者医疗组组长的贾新华,重症护理组组长、山东省立医院ICU专业护理专业护士长丁敏等医疗队代表则与当地指挥部一起,开始考察院区。

根据最初的安排,我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是要进驻黄冈市传染病医院的,但这家老牌医院要想改造出一间ICU隔离病房都十分困难。于是,他们决定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看看。“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硬件条件稍好一些。”贾新华说,作为一个新院区,那里只完成了主体工程和室内外装饰装修,很多硬件设施距离一个传染病医院的投入使用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必须抓紧改造”。


山东支援湖北医疗队所在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 

考察完回到住所,山东医疗队紧急召开各组组长商讨会,决定当晚进驻区域医疗中心,紧急研究改造方案。简单吃过晚饭后,19:30分左右,当医疗队员再次走进医疗中心大厅时,正在打扫卫生的当地志愿者立马停了下来,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他们齐声喊着“感谢山东,武汉必胜,黄冈必胜!” 贾新华在日记中记录下了这感人又振奋的一幕。

“刚进去时感觉就像一个建筑工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主管护师李颖霞回忆刚来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时说,很多医疗用品还在仓库,当时病房也不符合卫生标准。

时间就是生命,必须以最短的时间收治病人,从死神手中抢生命!

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改造成黄冈版“小汤山医院”,黄冈市当地连夜抽调大批施工人员和志愿者及10余台工程机械车进驻施工改造。山东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到达后,连夜与当地医务、工程人员密切配合,有序对原有病房结构、设施进行重新分区改造,并组织病房设施、必要仪器设备的迁入、安置、调试。

到1月28日早上,医疗队首先在南楼四层改造出了两个病区的感染隔离病房,开放床位100张,其中,设重症病床12张。但是要达到当天接收病人的标准,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为了能尽快达到收住条件,队员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没有输液的吊篮,就拿输液器编织成“吊篮”。

就在第一批队员在黄冈紧张忙碌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第二批医疗队员也接到通知,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

李丕宝,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副院长、该院重症医学科的创立者和领头人。49岁的他再三请缨,1月27日一早,终于接到了通知,“作为山东省第二批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准备出征”。

出发前,山东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队员们从全省各地陆续赶到了济南遥墙国际机场集合。没有柔情似水的告别,只有相互激励的加油声。在点名时,省中医的徐龙猛还意外地在看到了他的好友,山东省立医院呼吸治疗师刘伟明,两人见到后,心照不宣地拥抱了一下。他们曾在一起进修,一起开研讨会,现在即将成为战友,一起奔赴战场。

1月28日下午5:00左右,138人的医疗队登上了飞赴武汉的包机,他们将奔赴黄冈,支援他们的“战友”。

此时,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的改造也到了最后冲刺阶段。1月28日晚9:40,第一辆救护车离开中心去接收患者,经过近30个小时的全力奋战,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正式启动。

1月28日早上,湖南省卫健委通报数据显示,1月26日,黄冈市发热门诊接诊2847人,居湖北省第二。

战斗打响

进入“阵地”不敢喝水,数十名队员写下入党申请

1月28日约22:40左右,随着一辆救护车呼啸着开进院区,第一个病人正式转入了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战斗正式打响。

病人进入医院前两三个小时,贾新华就不敢再喝水了,因为穿上数层密不通风的防护用品,上厕所将是一件难事。而更重要的是,上一次厕所就会“浪费”一套本已十分紧缺的防护用品。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把首批接诊医生的班排给了自己,接下来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他需要及时总结经验给后面的同事。确诊、病情评估、开处方、病房安排……贾新华忙碌地接诊着前来的患者,有的甚至是整车接了过来。


穿一次防护服有的需要四五十分钟。由于隔离衣密不透风,一穿上就是满身大汗。  

1月29日凌晨1:25,第一位重症病人来了!这是一个重症感染患者,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50%左右,立即给予高流量辅助呼吸,建立静脉通路。但是“全副武装”下的护士,护目镜里全是雾气,视野不好,活动稍快,就会憋喘缺氧。两位年轻护士穿刺未成功,眼看着血氧饱和度在下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李颖霞主动上前,“一针见血”。

就在他们全力抢救患者的同时,山东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也抵达了黄冈。收拾完行李后,已经到了凌晨,徐龙猛找出纸笔,写下了一份入党申请书:“身边的党员同志勇担责任,冲锋在前,无私奉献也影响着我。我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他们一起并肩战斗!”

1月29日上午,山东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召开动员大会,并成立临时党支部。第三批医疗队达到后,经中共山东省卫健委直属机关委员会批准,山东省援助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总支成立,由左毅任总领队和党总支书记。

各批医疗队成立临时党支部后,众多队员纷纷提交入党申请书。第一批中有30余名队员提交,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各批医疗队中均有数十位队员提交入党申请。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医疗队的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

1月29日清晨,国家卫健委通报,截至1月28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31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974例。累计确诊病例数超过2003年确诊的5327例的非典病例数。

战友并肩

同院同事隔窗相逢,写下“加油”无声鼓励

在同一个“阵地”抗击疫情,虽然很多同事来不及打招呼,但他们始终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在并肩战斗。

在队员们培训的同时,1月30日下午,山东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领队董树山、队长李丕宝带领专家组,来到拟进驻的“医院”。这是由两栋学生公寓临时改造的病区。

经过两天左右的培训,1月31日下午5点,李丕宝带领医疗队11人赶赴发热病人收治点,主要收治外院诊疗后的疑似感染病例。从1月31日下午6点到2月1日凌晨2点,李丕宝们接收了22个发热病人,其中3人病情较重。

为了更有效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经协调,山东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于2月2日上午进驻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这里是第一批到达的他们战友们的“阵地”。

此时,远在济南的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集结完毕,在机场准备登机,120多人的医护团队,他们将到武汉开辟新的“阵地”。

2月2日晚,正在洁净区值班的丁敏,突然听到敲玻璃的声音。一个“全副武装”的人,正透过玻璃向她招手。“丁老师,我是曹恒”。喊了几句,隔着玻璃听不清,丁敏赶紧用手比划旁边的通话器。

省立医院ICU主管护师曹恒和丁敏是同事,作为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2月2日进驻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知道他来了,但一直没见过面。”丁敏回忆说。

他们用通话器说了短短几句话,他们双手贴在玻璃上以示握手,相互叮嘱注意防护。“他是来借设备的,几句话后他就要返回工作岗位。”丁敏说找了一张纸,在上面写上‘加油’两个字,隔着玻璃举给他看。他看到了,就冲我竖起大拇指。然后,他们挥手作别。


同为省立医院的同事,曹恒和丁敏在黄冈战疫前线相遇。  

这个瞬间刚好被身边的同事录了下来。这段视频在朋友圈广为传播,不知多少人被感动落泪。丁敏回忆说,工作再累再苦都没哭过,但是当她再看这个视频时,总是会不自觉地留下眼泪。“仿佛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我们就是一家人,真的在并肩战斗。”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通报,截至2月2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累计死亡病例361例,超过了非典349例的累计死亡数。

鲁鄂情深

元宵节收到暖心汤圆,医疗队治愈收治的首位病例

鲁鄂携手,抗击病毒,终于有了成果。2月4日,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感谢山东医疗队来援助,我们送点汤圆,感谢山东人的援助,让你们也感受到武汉人、湖北人的感谢和温暖。”2月8日,元宵节,武汉一位爱心人士李沅珂煮了180余份汤圆,分送到山东省第三批、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在武汉的三个住所。

“感谢你,感谢山东医护人员,感谢山东人。”在病房里,医疗队员们经常听到患者的感激声。


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与患者互相鼓励。

“谢谢你,山东人!”2月3日,一张发布在朋友圈的照片,让山东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潍坊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李赞武成了“网红”。照片中,躺在病床上的患者拿着一张纸,上面写着“谢谢你,山东人”,旁边则是身穿防护服的山东医疗队医护人员李赞武和房晓杰。

这张照片是黄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李女士在朋友圈发布的,配着照片,她写道:“感谢山东医疗队精心照顾!满满的爱!”

事情是这样的。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西四病区重症病房的李女士,病情稍有好转后,跟家人视频电话时说“想吃水果”。在一旁护理其他病人的李赞武便记在了心里。之后,他就将医疗队每天配餐里的水果,攒了下来带到医院,放到了李女士床头。

意外的惊喜让李女士一下精神了很多,不但主动要求加了李赞武微信好友,还让病友帮忙拍了合影,发了朋友圈,“你们都穿得非常严实,也认不出谁是谁,但是我觉得山东人都很好!”

爱是相互的,为了更好护理患者,山东医疗队的队员们也是竭尽办法。山东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科主管护师张静静在日记中写了这样一件事:在临床工作实战中,我发现我们山东医疗队和湖北当地患者进行沟通存在障碍。湖北黄冈方言很重,有时候我说的话患者不明白,患者说的话我听不懂。

为了有效沟通,她便帮助医疗队初步制订了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护患沟通本(山东医疗队),里面有我们平时工作中和患者交流比较多的问题的简易回答。在语言不通时,我们拿出护患沟通本,患者看到文字,就能理解。

而等到山东省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到达武汉后,更是在武汉大学老师协助下编制了《国家援鄂医疗队武汉方言实用手册》和《国家援鄂医疗队武汉方言音频材料》,手册很受各地医疗队欢迎。

经过近十天的努力,鲁鄂携手,抗击病毒,终于有了成果。2月4日,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治愈出院,21岁的王女士,是山东医疗队收治的首批患者之一。

当天晚上,在100公里左右外的武汉市,山东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听着这则新闻,满怀信心地入驻了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他们将接手一个50张床位的重症病区。此前2月3日,这个病区已经开始接收病人。

山东援助湖北医疗队,新的“战场”已经开辟,这里有更多的患者在等着他们。

根据国家卫健委通报,2月4日新增确诊病例3887例,新增病例数达到新高。其中,湖北省新增3156例,武汉市1967例。

结伴逆行

齐鲁华西机场相遇,“加油”划破机场的宁静

随着疫情的继续,增援仍在持续。为了抗击疫情,逆行的两支医疗队互致敬意,互喊“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2月3日晚,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表示,武汉市计划在江汉区、武昌区、东西湖区建设“方舱医院”,用于收治新冠肺炎患者,随后方舱医院的数量增至10余所,上万张床位。

就在此时,来自山东各市县医院的35名护士,正在集结。他们将作为山东省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暨山东省援助湖北护理专业医疗队驰援武汉各“方舱医院”。2月6日下午3点左右,他们抵达武汉火车站。

随着疫情的继续,增援仍在持续。就在第四批队员坐在火车上的时候,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一支131人的医护团队已经组建完毕。

2月7日下午5点多,来不及打个瞌睡的功夫,载着131名医护人员的飞机已经降落于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山东省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李玉第一个走下飞机。

偌大的机场里,没有其他乘客,唯有对面一群穿暗红色外套的人站成一排。

“我们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

“嗨”

“你们是哪个医院的?”

突然,一声大喊,划破了机场的宁静。

响亮的声音回荡在机场上空,看到同行的战友,队员们心情都很激动。医疗队的一名队员向对方喊话,接着对方回应:“我们是华西医院的。”

这一则短短十来秒的视频,很快刷屏,让所有观看者泪目。


齐鲁医院和华西医院的支援湖北医疗队在机场相遇。

事后媒体记者找到了这段视频的拍摄者——山东省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净化科副主任医师崔先泉。

“下了飞机后,环顾偌大的武汉天河机场,空荡荡的没有一名普通乘客。”从另一个航班上下来的人员装备上看,崔先泉觉得,应该也是一支援鄂的医疗队。心情激动的崔先泉率先向对方喊道:“嗨,你们是哪个医院的?”

为了抗击疫情,为了救护更多的患者,为了共度劫难,逆行的两支医疗队互致敬意,互喊“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这两支队伍都将入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开展医疗救助工作。

2月9日国家卫健委通报,2月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656例(湖北2147例),新增疑似病例3916例(湖北2067例)。

增援持续

送你们到战场,也要接你们平安回家

2月9日这天,对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来说,或许是自武汉“封城”以来,最繁忙的一天。全国各地的医护团队源源不断地来到这里。

第二天将是各地确定的复工的日子,但第一个潜伏期的拐点似乎并没有来到。

2月9日上午,山东省第六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驰援湖北国家医疗队131人的团队到达,山东省第七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暨青岛市援助湖北医疗队264人的医护团队先后达到。他们将分成三支队伍,进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各承担一个重症病区的诊疗医护工作。

当天晚上,山东省第八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303名队员到达武汉。预计他们将进驻武汉各地的方舱医院。

按照一般的工作流程,他们将确定工作规范、工作流程等,然后进行防护培训,考核合格后,他们将进入“阵地”,开始战斗。

2月9日当天下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恰巧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仅仅在等候的三四个小时中,就先后看到了来自江苏、浙江、河南的医护团队,每个队伍都有几百人。

2月10日的国家卫健委通报,2月9日新增病例再次站上了3000例以上,累计死亡病例逼近1000例。

2月11日,在山东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集结后的第18天,山东第九批赴湖北医疗队出征并抵达武汉,医疗队共119名医务人员,其中12名医生援助武汉,107名医务人员将奔赴山东省对口支援的城市黄冈。

当天,山东还首次选派心理医生支援湖北,一支“心灵天使”医疗队出战湖北!

危难时刻,山东1385位医护人员挺身而出,用医者仁心追光前行,为后方筑起保护墙。正如送医疗队前往武汉的山航乘务长所说,“是你们把我们守护在身后,送你们上战场,也一定接你们平安回家。”

相关新闻

90后护士剪下一头秀发

出征前理发成“惯例”

因为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个未知而无形的敌人,做好个人防护是打赢这场战争的基础。因此,医疗队到达后首先是进行防护等相关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这也成为每一批山东援助湖北医疗队的“铁律”。

“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杀敌。”山东省援助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总支书记、总领队左毅在各个批医疗队到达时不厌其烦地强调。

洗手、更换洗手衣、帽子口罩、穿防护服、戴第一层手套、戴大鞋套、护目镜、第二层帽子口罩、一次性隔离衣、第二层手套、戴短鞋套、对镜检查或双人互查……上岗前,医护人员一遍遍地反复练习着这些流程。

“穿上防护服后,密不透风,呼吸会很困难,缺氧很厉害,头疼,想吐的感觉。”山东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员、齐鲁医院护士张娜第一个班次下来,头疼欲裂。

“刚开始,穿一次需要很长的时间,有的需要四五十分钟。由于隔离衣密不透风,一穿上就是满身大汗。加上护目镜、面屏,更是眼前一片模糊。”在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培训现场,记者亲身感受了穿上防护用品的感受。

比穿更困难的是脱。李颖霞说,脱防护用品时,更要小心翼翼,因为此时防护用品的外表面已经污染,不能在脱外层的时候污染到了里层。

为了让医护人员能够得到充足的休息,保证体力,大部分班次是按照4个小时左右一班安排。但是由于穿脱防护需要很长的时间,换下防护服还需要用酒精清洗鼻腔、外耳道等进行全身消杀,一个班次下来,往往需要8-10个小时。

“我现在换下了防护服,看这里面的衣服全是湿透的,直接滴水。”山东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员、省立医院护士李长安在换衣服时,被同事用视频记录下了这一瞬间。

由于队员们都是来自不同的医院和科室,其中,很少人在三级防护下开展过工作。培训中发现,尤其是部分女医护人员发现,繁忙的工作中也没时间打理头发,更为重要的是长发会影响防护装备的穿脱,增加感染的风险。

1月26日,已经到达湖北黄冈的济南市中心医院护士沈晓晓决定:将自己及腰的长发剪短。

作为一名爱美的90后姑娘,沈晓晓一头秀发在怀孕坐月子期间都没舍得剪。


济南市中心医院护士沈晓晓在黄冈驻地剪去长发。

其他队员在培训中,也纷纷体会到了长发的不便。1月28日上午,在入驻黄冈“小汤山”前,山东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居住的酒店地下一层,搭建了一个临时理发店,40多位医务人员依次剪去了长发。

出发前或者进入战场前理发也成为了每个批次山东医疗队的“惯例”。1月27日,准备出征前,李丕宝和他的同事贾文君就在医院剪短头发,轻便出发。很多男医护人员干脆理成了“光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钢 陈玮 秦聪聪 王小蒙 李晓东)

责任编辑:李晓东

李钢

与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并肩作战58天,向他们致敬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王小蒙

关于医疗、医药方面的线索,快来跟我爆料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陈玮

我们都是健康的人儿~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秦聪聪

关于健康的大小事,我都可以帮你问。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李晓东

大事儿小事儿身边事儿,欢迎您来爆料!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