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玉岩
4月13日下午3:00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同志等解读《山东省贯彻落实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的若干措施》。
近日,山东以省生态环境委员会文件印发了《山东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2021年,山东在超额完成“十三五”生态环境9项约束性指标任务的基础上,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PM2.5浓度连续2年保持两位数改善,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六成;国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同比改善13.1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全国第一,在2020年历史性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的基础上,又历史性全面消除五类水体,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但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任务任重道远。”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侯翠荣说。
《若干措施》对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细颗粒物(PM2.5)浓度、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国控断面中水质优良水体比例、劣Ⅴ类水体消除、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等关键指标的目标任务进行了明确,对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重污染天气及城市黑臭水体消除、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生态系统质量提升等提出了要求。同时提出,到2035年,全省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东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包括六项重点任务。
一是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治理,深挖降碳潜力,深化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推进全省碳排放服务体系建设,支持青岛市开展西海岸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
二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消除重污染天气、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3场攻坚战,加强大气面源和噪声污染控制,强化道路扬尘综合治理,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设区市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
三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以“两个清零,一个提标”为抓手,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以总氮污染防治引领陆海协同治理;以湖区面源污染治理为重点,保障南四湖东平湖水质安全;以“千吨万人”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推进农村饮用水水质保障。
四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整县制推进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抓好农用地源头防控和土地安全利用,严格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名录管控和准入管理;推进地下水协同治理;合理布局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等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突出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廊道建设和滩区治理;稳步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矿山修复和城市生态修复;开展全省生态状况、重点区域流域、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县域重点生态功能区5大评估;强化“两山”实践基地、美丽河湖海湾示范引领。
六是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建成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强化市级以下辐射监管机构与队伍建设,守牢核与辐射安全底线;探索制定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建设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严格控制环境风险。
侯翠荣介绍,《若干措施》中,有27条为山东创新性开展的任务措施,有24条为山东提高标准落实或率先完成的任务措施。例如,蓝天保卫战方面,建立工业源全口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因子清单,建成臭氧源解析平台。碧水保卫战方面,实施“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即城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清零、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行动,到2023年,要有80个左右的县完成整县制城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净土保卫战方面,整县制推进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全域开展“无废城市”创建。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定位观测研究站和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加快打造济南-德州-聊城、滨州-淄博-东营沿黄百里绿色长廊。生态环境安全方面,探索制定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制度等。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