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闻丨百余名医院领导被查!各方密集回应!此次医药反腐影响有多大?

热闻区 2023-08-10 3145

百余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一台仪器被院长吃掉1600万回扣……

一场医药反腐风暴席卷全国,也把各地药企、医疗机构的藏污纳垢展现在公众面前,话题持续引发热议。

多省市集中整治、上市公司密集回应......这次的医药反腐影响有多大?

医药领域迎来“最强”反腐风暴

医药领域腐败不仅玷污行业形象,更加重了国家财政和患者负担。近年,医药领域反腐工作持续深入,尤其是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举措。

5月,国家卫健委等14部门联合印发《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纠风成员单位从9个增加至14个。

7月21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教育部、公安部、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十个部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

7月25日,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草案提出,在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等领域行贿需从重处罚。

国家卫健委网站截图

7月28日,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集中整治医药领域腐败问题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净化医药行业生态、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

会议还强调,要以监督的外部推力激发履行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加大执纪执法力度,紧盯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医药领域腐败案件,形成声势震慑。

百余名医院院长、书记落马

在医疗反腐相关会议召开不久,强劲的反腐风就吹到了各医院、药企。

7月31日晚间,“蛇毒克星”赛伦生物发布公告称,赛伦生物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范志和因涉嫌职务犯罪被实施留置并立案调查。

8月4日,广东3家医院的干部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通报。

8月5日,西藏纪检监察网发布消息,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党委书记唐荣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西藏自治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8月7日,“清风揭阳”发布消息,揭西县原卫生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壮权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取消退休待遇。

据不完全统计,在持续高压打击态势下,已经有百余名医院“一把手”和重点岗位人员陆续落马。

医药腐败呈现“塌方式”和“隐性”特点

医药领域腐败,总以相关人员非法牟利而始,以国家财产和公共利益受损而终。其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隐性腐败多,二是呈现“塌方式”。

首先,医药行业相对封闭,其药品、医疗设备、医用耗材等环节如果发生违纪违法行为,外部监督很难及时到位。其次,由于目前尚无明确的任职期限规定,医院负责人可长期任职,容易形成经久难破的关系网和利益链。

医院一方小天地,腐败往往“拔出萝卜带出泥”。从各地纪委监委通报看,不少医院出现一、二把手以及重点科室负责人接连被查的“塌方式”腐败。

今年5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就曝光了一起腐败窝案: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杨文俊和原党委委员、副院长杨文红,与供应商称兄道弟,肆意吃请玩乐、收受礼品礼金。一台进口价1500万元的医疗器械直线加速器,医院以3520万元买入,中间的回扣,居然被院长吃掉1600万元!

在杨文俊影响下,医院中层干部上行下效、各自盘算,纷纷利用手中权力非法谋利。最终,该院财务部原主任刘某文、后勤服务部原主任张某生、医学装备部原主任叶某光等科室长均被立案审查调查,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万元。

多场医药学术会议延期 

随着医药反腐风暴的展开,近期还有多场医药学术会议延期或取消。尽管会议延期的原因各异,但业界大都认为与此次反腐行动有关。

从以往通报的商业贿赂案件细节来看,药企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存在以会议赞助费、专家讲课费、培训费等方式为行贿披上“合法外衣”的情形。

据不完全统计和综合媒体消息,8月以来短短数日间,至少有10场即将举办的医药行业学术会议、论坛等宣布延期。此外,还有部分学习班、培训班也在近日宣布延期举办。

此外,一些医药代表表示,医院纪委现在紧盯医药代表。“还是可以进医院见客户,但是电脑、手机等设备是不敢带进去了,生怕会被没收。”有医药代表表示,“近期有人带着‘资料’进医院见客户,结果被抓了现形,相关产品全部被停了。”

药代已先一步“离场”

业内指出,由于此次集中整治明确指向医药领域生产、供应、销售、使用、报销等重点环节和“关键少数”,医药企业因此成为反腐的“风暴眼”。  

尽管多家企业已经对传闻进行回应,但近期,A股医药板块仍集体受挫。

与此同时,一些医药代表也有点“坐不住”了。据媒体报道,在有记者“潜水”的某医药行业聊天群,诸多医药代表“分享”着各自省份最新的反腐动态,忐忑与紧张四溢蔓延。

“药代已经先‘走’了一步。”有业内人士表示,伴随前几年的药品国家集采开展,已经把这部分人的生存空间压缩了很大一部分,不少药代已经离开了这个行业,紧接着就是一些耗材的代理商,“很多心血管、骨科的代理商已经在倒闭了。”

而在一家跨国医药咨询公司工作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几年不少药企都在缩减人员,特别是一些销售人员。

这些现象也反映在企业财报数据上。以恒瑞医药为例,其2022年财报显示,2022年全年销售费用约为73.48亿元,同比下降21.7%。

影响究竟有多大?

“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是此次整治医药腐败问题的重点,这个环节也是商业贿赂的重灾区。这场为期一年的反腐风暴,究竟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有多大?业内人士解读各异。

“我认为影响还是很大的,至少在这一年里,对通过巨额推广费推动销售的药品来说肯定是难熬的,例如大部分的非医保用药、保健类药品、中成药、免疫药,在严查风暴下很难进院推广。”一位药企负责人表示。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影响不大,原因是医药反腐在过去几年一直在常态化进行,全行业销售费用中位数已经一降再降。

“医保谈判、集采已经将大部分药品纳入,需要进行市场推广的药物不多,商业贿赂的空间不大。”一位医药行业资深投资人认为,此次全国性反腐行动对大部分药企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具体哪些会受到影响,可以详细看看药企披露的公告,营销模式如果写的是‘主要通过学术会议推广等方式’,那这家公司接下来的业绩肯定会大打折扣,甚至负责人还会存在被调查的风险。”上述投资人对记者分析道。

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反腐力度越大,对医药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有医院病人就医成本降1400余元

8月1日,广东省纪委监委网站“南粤清风网”发布了一篇题为《清风正气看广东丨中山:以精准监督守护民生福祉》的文章。

文章披露,身为人民医院院长,罗勇本应医者仁心、济世救民,却初心泯灭、利欲熏心,从收受病人红包礼金、医药代表回扣到与医疗设备供应商结成“利益同盟”,收取设备代理商高额回扣,涉案金额2980多万元。回扣款及虚增的药物设备价格计入医疗成本,直接导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南粤清风网指出,如今,“医蠹”被拔除,医院采购成本、群众就医成本明显下降。据统计,中山市坦洲人民医院今年1-5月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同比下降16.6%、21.4%,人均就医成本下降1400余元。

延伸阅读:

各地跟进>>

多省市集中整治

医药反腐的力度正在不断扩大,多地监管部门发布文件或召开会议开展反腐行动,部分地方直接公开了举报电话。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8日,至少有江苏、上海、北京、海南等4省份卫生监管部门针对医药领域反腐采取行动,此外还有西藏自治区、陕西、山西、山东等4省份纪委部门发声。

如,8月7日,据上海市卫健委官网,包括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海市药监局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上海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提到,2023年10月31日前,各医疗机构要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严格落实各项工作要求,重点围绕高值耗材、整治“红包”、回扣、医德医风教育等三个专项行动内容,开展行风建设工作的自查自纠。

面对为期一年的整治工作,北京、海南等地方还公布了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期间的举报电话。

8月2日,北京市卫健委印发《通知》称,为做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先将集中整治期间(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的举报电话等信息向全社会予以公布。8月1日,海南省卫健委通知,要求辖区内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和医院务必在醒目位置公开全省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监督。根据通知,举报的对象及内容包括全省各级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以及相关的经销商、医药代表等。

此外,还有四省份纪检部门谈医药反腐。

如,8月7日,据陕西纪检监察微信公众号,近年来,陕西持续开展医疗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23年,陕西省委“三个年”活动和主题教育再次对医疗领域专项整治作出安排部署,提出明确要求。陕西省纪委监委按照省委统一部署,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带头落实推动,成立工作专班,印发实施方案,强化政治监督,做实做细日常监督,推动专项整治走深走实。

医疗机构>>

自查自纠“不合理报酬”

医药反腐高压下,各医疗机构开始全面自查自纠。

广西一家三甲医院印发“深入开展不合理取酬专项清退工作实施方案”通知在网上流传。该医院针对不合理取酬涉及的医疗机构线索情况进行了内部通报,并表示将在全院范围内深入开展不合理取酬专项清退工作。

上述通知要求,全院医务人员主动清退2018年至2023年5月这段时间内所收受的讲课费、培训费、研讨费等不合理报酬,重点针对在与企业合作交往过程中,收受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经营企业或人员以各种名义和形式给予的钱物等“红包”回扣问题。

随后,不断有医院发布相关规定。广州一位主任医生称,院长亲自开会传达精神,要求医院所有人认真自查近三年参加的学术会议、银行流水并上报,“出去讲课有些是合法合规的,但我们现在对讲课费、培训费究竟是多少才算不合规,以及上交到哪里、最后退还给谁,都还挺迷茫的,就全部如实上交了”。

据不完全统计,除广西、广东外,陕西、江西、山西、浙江等地的部分医院也相继发布通知,要求医务人员将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情况详细上报。

从这些通知可以了解到,“不合理报酬”覆盖面较广、形式多样,包括利用专家影响力为企业站台讲课,以各种名义邀请企业进院推销药品和设备耗材,利用学术研讨、课题研究、培训会议等名义获取不合理报酬。在这些报酬里,隐藏着商业贿赂的利益链条。

药企>>

近50家药企回应反腐影响

Wind数据显示,医药(中信)成分项下460家上市公司(剔除4家退市公司),2022年销售费用共计约3397.3亿元,同比增长4.5%。市场预计,随着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的制度约束越来越多,众多以销售为导向的药企将迎来巨大挑战。

8月8日,有多家上市公司就医药反腐作出回应。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回应的上市公司数量达22家,其中不乏爱尔眼科、爱美客、迈瑞医疗等行业细分领域巨头企业,从公司业务来看,不仅涉及药品生产企业,也包括多家医疗器械公司。据不完全统计,进入8月,已经有近50家药企回应医药反腐对公司的影响。

从回应内容来看,各家公司依然强调,公司合规经营,医药反腐对公司影响小,长期来看,医药反腐有其必要性,将有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一财经制图。

综合 人民日报 、国是直通车、澎湃新闻、侠客岛、中国经济周刊、中新网、第一财经等

编辑 孙远明

壹点内容中心出品

责任编辑:孙远明

孙远明

多走、多看、多想、多写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