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刁口:“渔光互补”,实现渔电双丰收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3-09-20 1588

记者 孙川 赵军 通讯员 刘红成

能源是经济的命脉。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将在稳经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利津县刁口乡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全力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助力东营把“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以资源带产业

年均发电量可达32.29亿千瓦时

走进位于利津县刁口乡的165万千瓦集中式光伏电站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的紧张有序的桩基施工。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23.07亿元,包括总投资73.21亿元的辉阳165万千瓦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总投资22.86亿元的集控中心项目,和总投资27亿元的津辉160万千瓦时集中式储能电站项目。

165万千瓦集中式光伏电站及配套设施项目负责人冯冠书告诉记者,作为一个投资强度大,建设周期短的项目,165万千瓦集中式光伏电站及配套设施项目能够有力拉动经济增长。165万千瓦对应直流侧装机容量211万千瓦,建设周期约12个月。投产后年均发电量约24亿千瓦时,年均可实现营业收入约8.5亿元,年均净利润3.23亿元,能有效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增长。

除了经济效益,在节能减排方面,该项目也将有不俗的表现。该项目投产后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煤约9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62万吨,可为全市工业企业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水平降低提供保障,促进工业企业绿色高效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冯冠书介绍,该项目租用土地面积约5.5万亩,每年能够为地方贡献土地租金约4700万元,25年总计约11.7亿元,项目25年全生命周期可上缴税金约 37.7 亿元。同时,该项目建设和运营期可解决当地劳动力300 余人次,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清洁能源力量。

配套项目可自用调峰

还可以对外出租赚钱

165万千瓦集中式光伏电站及配套设施项目还配套建设了集控中心和东营津辉79.5万千万/160万千瓦时独立储能电站两个工程,其中165万千瓦国家大型基地集控中心由1座500千伏升压汇流站、3座220千伏升压站和1座共享储能电站组成,占地面积约230亩,总投资约22.86亿元,计划于2023年12月建成投用。

冯冠书介绍,500千伏升压汇流站是全国首个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的配套电力工程,旨在集约利用电网接入资源,实现新能源与电网友好,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东营津辉79.5万千万/160万千瓦时独立储能电站采用磷酸铁锂+全钒液流电池和长时+短时储能系统,建设场址靠近光伏基地富集区和负荷密集区,与165万千瓦国家光伏基地共线并网,项目的 建设能够有效解决光伏基地消纳问题,降低弃电率提高项目收益,缓解电网调峰压力,实现规模化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储能电站主要通过参与电力现货交易、容量补偿和容量租赁获得收益,年均可实现销售收入约4.7亿元”

“上可发电、下可养鱼”

二产带动一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辉阳清洁能源渔光互补发电项目的光伏发电站大部分均架设在养虾池、海参养殖池的上边,形成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新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渔业养殖水面的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实际上,“上光下渔”的渔光互补集约发展模式已经在刁口乡有成功实践案例,于2021年1月实现并网发电的利津县刁口乡鑫元光伏电站就是架设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池上,该光伏电站设计装机容量4万千瓦,规划占地面积1200亩。在25年经济寿命周期内,预计可实现年平均上网电量5287.49万千瓦时,同燃煤火电站相比,25年可节约标准煤50余万吨,并可相应减少多种有害气体和废气排放。

据介绍,架设在水面上的光伏阵列为养殖的鱼虾蟹等提供良好的遮阳作用,降低水面温度,减少水分蒸发,一定程度抑制了喜阳藻类繁殖,为鱼虾生长提供良好环境。正在建设中的辉阳清洁能源渔光互补发电项目的光伏发电站有很大一部分是架设在海参养殖池上,“海参喜阴,怕高温,海参池上架设光伏板有助于改善水质状况、降低水面温度,能够为海参提供了更好的生长环境,能够有效提升海参的品质和产量。”冯冠书说。

利津县刁口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许谦告诉记者,刁口乡是利津县唯一的临海之乡,海岸线93.77公里,养殖池塘6.5万亩,滩涂18.08万亩,拥有丰富的光能、土地、海洋资源,刁口乡通过“光伏+海洋渔业”“上光下渔”集约发展模式,实现“一种资源、两种产业”,传统养殖业和新能源产业实现了跨界合作,工业牵手农业,二产带动一产,实现渔电双丰收。

责任编辑:杜美萱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