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名单,全省仅有4家获此殊荣。其中,博山陶瓷琉璃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上榜山东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博山区重视非遗文化传承,强化非遗赋能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琉璃烧制技艺”,省级非遗项目博山琉璃灯工制作技艺、博山鸡油黄与鸡肝石琉璃烧制技艺、博山窑陶瓷刻绘、博山雨点釉制作技艺、博山窑陶瓷雕塑、博山琉璃刻绘、博山胭脂红琉璃烧制技艺,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陶瓷和琉璃双重元素的城市,博山区拥有省级以上陶琉艺术大师136人,陶琉非遗传承人29人,陶琉文化是博山传统文化中弥足珍贵的一个印记。
红釉白斑马(唐代)
陶琉文化源远流长
博山区非遗资源丰富,历史根基深厚,文化脉络清晰,尤其以陶瓷和琉璃为代表的非遗文化形态,不仅在山东省内独具特色,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博山琉璃始于元末明初,明洪武年间,内宫监在博山设“外厂”,为宫廷生产“青帘”等琉璃贡品,1611年,民间艺人徐应元发起建立博山“炉神庙”,至今尚保存完好;博山陶瓷早在清光绪年间就有了40多个品种的产品,文化形态十分具象。在新时代,结合本土特色饮食文化、山地文化、民俗文化、孝文化、红色文化,还原了陶瓷类非遗雨点釉等珍贵制作技艺,发展了宝石瓷、鲁玉瓷、鲁青瓷、滑石瓷等诸多品种的陶瓷,衍生出了陶瓷雕刻、陶瓷刻绘彩绘等诸多增强陶瓷文化承载力的技艺;琉璃类型多达上千种,花色近万种,鸡油黄、鸡肝石等名贵色料相继复原成功,系统总结提炼琉璃内画、灯工、雕刻、热成型等制作工艺,陶瓷琉璃文化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经济社会价值、产业价值不断提升。
龙纹青瓷瓶龙腾(现代)
陶琉赋能文旅融合
博山陶瓷琉璃文化特色鲜明,齐风鲁韵,兼而有之;尚文修儒、崇仁重孝;沉稳质朴,兼容并包;创新发展、精益求精。
博山陶瓷琉璃,承载着匠人精神和人文思想,走进景区,走进社区,走进街区,40余个非遗项目入驻,10余位陶琉大师进驻,建设陶琉艺术街区,打造非遗文化广场,深入推进文旅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打造颜神古镇非遗街区,成功入选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
除了在旅游上收获满满,博山区陶瓷琉璃产业取得创新性发展,行业的研究成果不断得到创造性转化,文化色彩丰富、地方特色浓厚、做工品质优良的“博山优品”不断涌现,今年2件作品入选市文化“两创”新品,百余件陶琉作品在各级大赛中频频斩获国家大奖。
龙凤纹印花扁瓶(现代)
黄料雕刻瓶(民国)
陶琉文化破圈出彩
文化生态跟自然生态一样,离不开环境的营造和民众的认可,博山区陶琉文脉传承有序,群众生活富足安康,为博山陶琉文化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定的基石。
经过长久发展,博山陶琉文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都有着充足的影响力——国家级非遗项目“琉璃烧制技艺”亮相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传承人孙云毅创作的“鸡油黄镌刻鼻烟壶--雅集”以及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传承人周祖毅的雨点釉作品均荣获“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省级非遗项目胭脂红琉璃烧制技艺受邀参加首届北京国际非遗周,新增高校实践基地3家、“山东手造”销售专区24处。博山陶瓷琉璃文化,以博山区行政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依托,以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以积淀深厚、保存和传承状态良好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主体,正在新时代的舞台熠熠生辉。
顺心而生(现代)
陶瓷琉璃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成功创建,对博山而言意义非凡,能够对具有突出代表性的陶瓷和琉璃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地域文化、民众生活、文化生态等实施整体性保护,使非遗文化能更好地被保护起来,发展到位,传承下去,对于齐鲁文化的传承传播、区域文化的品牌塑造、城乡文化交融、文化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战国琉璃珠
创建文化生态保护区是非遗领域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博山区将通过区域性整体保护的方式,给非遗提供不断生长的土壤,挖掘优秀非遗文化,传承保护非遗技艺,优化非遗生活环境,打造非遗文化名片,让非遗真正与现代社会融合共生,营造“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氛围,最终实现博山文化繁荣发展,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精彩“蝶变”。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