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吕春梅 李梦晴
4月25日下午5点,虽不是节假日,但德州市德城区运河古街仍然人流如织,在一面写有“德州”两个大字的墙前,人尤其多,大家依次排队合影。短短几天时间,运河古街成为市民竞相打卡的热门地,无论是络绎不绝的游客,还是忙到满头大汗的保安,都诉说着一件事:这条古街火了。
突然就火了
有人半夜来打卡
青砖灰瓦、明清风格的建筑群错落有致,“九达天衢 神京门户”牌坊高高耸立,几艘游船静静停泊在运河码头……运河古街是德城区精心打造的一条古韵与文化结合的文化街区,如今,这里又增加了“德州”网红墙,还有“德言德语”方言墙、“夹心”胡同等打卡点,别出心裁的设计使得景区人流量显著提升。
“再拍一张!”王同学是德州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她是滨州人,从网上看到运河古街之后,当天下午她专门和同学过来打卡。在现场可以看到,除了像王同学这样的学生,还有一些人特意带着道具,她们穿着古装,头戴簪花,拿着古色古香的油纸伞和扇子,摆出各种各样的拍照姿势。
保安王书友在运河古街已经工作了半年时间,他见证了古街人气的变化。“以前总感觉有些冷清,自从网红墙火了之后,现在一下子热闹了不少,人气也上来了,虽然比平时要忙要累,但打心眼里高兴。”王书友表示,古街从下午2点开始,人流量明显提升,甚至晚上12点还有人前来打卡拍照。
据悉,运河古街以青年友好发展型街区为发展导向,不仅重现了德州明清时期的繁荣景象,还融入了现代元素,使之成为一处集历史文化、美食休闲、艺术展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在这里,游客可以漫步于“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牌坊下,体验挂满诗词的文艺氛围,或参观奇珍艺术馆,艺术馆收藏了近万件艺术品,涵盖七个主题展馆,从瓷板画到古家具艺术,展示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从被遗忘到被擦亮
“德州”二字成为桥梁
如今,运河古街火“出圈”,德州九达城投集团子公司德州祥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玮在激动、欣喜的同时,也深感荣幸和自豪。“这代表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也意味着对德州文化和旅游业的积极贡献,我们德州虽然是小城,但我们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周玮说。
据周玮介绍,运河古街的设计理念源于对德州深厚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创新再现,围绕着“活化历史,传承文脉”开展,同时,也受到了国内外一些成功改造案例的启发,比如北京798艺术区、成都宽窄巷子、景德镇陶溪川集市等,通过艺术装置和文化符号增强地方特色,激发德州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古街中最“出圈”的莫过于“德州”二字,对此,周玮解释道:“使用‘德州’两个字作为标识,简洁明了,易于识别,直接关联到地理位置,有助于快速建立品牌认知。这不仅便于游客记忆,也便于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形成独特的地域标签,加深了人们对德州及其运河文化的印象。”简单而富有象征意义的“德州”二字作为视觉标识,既强化了德州地域品牌,同时利用艺术和创意激活古街,使之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德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德胜表示,运河古街在年轻人中火了,从被遗忘到被擦亮,伴随着大运河全线通水,运河沿线的景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文化之火,是德州持续建设年轻人喜欢的城市的必然,大运河以文化的形态重新融入了日常生活。
多方位提升发力
把流量变“留量”
想要让运河古街拥抱未来,就要主动发展。
4月27日,“寰宇方圆”——2024年古今中外钱币展在运河古街盛大开展。钱币展主题为“古今中外钱币 辉映千年运河”,展出了古代钱币、山东铜元、北海币、人民币系列、纪念币系列以及外国货币六类藏品。
同天,坐落于运河古街的德州荣宝生活馆揭牌,荣宝生活馆由德城区携手荣宝斋共同打造。荣宝斋始创于1672年,历经350余年的发展与积累,是闻名中外的老字号文化品牌。荣宝生活馆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体验与消费空间,这将有力推动德州地区文化资源的整合与传播,促进了非遗保护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对于怎么将这波“流量”变成“留量”,周玮介绍了接下来的规划:持续举办各类文化展览、手工艺品市集等活动,并且充分利用古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开展研学活动,提升运河古街的吸引力和商业价值;进一步提升古街的文化内涵,引入更多元化的文化体验项目,如传统工艺体验、民俗表演、艺术工作坊等;借助网络平台和媒体合作,推广德州地方文化故事,提升区域文化知名度。同时,会加强智慧旅游建设,持续美化环境、升级设施,提升游客体验。此外,也将开发特色的文创产品,通过线上商城和线下店铺销售,将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
“我们将继续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专注于文化建设、活动策划、实践教育、品牌推广等领域,以文化为纽带、以文化人,讲述德城故事,致力于把德州运河古街打造成一个既有历史韵味又充满活力的景点,使其不仅成为德州的一张亮丽名片,更能在全国范围内展示独特魅力。”周玮说。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