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小马宝莉卡”为代表的卡牌受到青少年、年轻消费者的热捧。这些卡牌以“开盲盒”的方式获得,不少学生频繁购买,甚至短期花费数千元。让孩子们钟爱的卡片长什么样?价位区间、市场情况、销售口碑如何?对此,记者展开走访。
卡牌连锁店货架上摆满各式各样的成盒卡牌,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和学生选购。
“一周‘集卡’好几趟,想集到稀有卡”
11日,在弘阳广场内连锁品牌“卡游”专卖店,记者看到一列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成盒卡牌,不时有年轻的消费者、学生走进店里询问、购买。
在新品上市专区,工作人员介绍,“这套‘小马宝莉—友谊永恒卡、彩虹包’100元/盒,每盒20包,目前很畅销。”
记者在一款包装精美的产品前看到,单笔实付每满80元,分别赠送小马宝莉定制纸袋1个;单笔实付每满160元,加赠小马宝莉定制卡套1包(10张/包)。不少消费者停留在广告牌前,用手机搜索同款产品的线上价格、产品信息等内容。
在得力、晨光等连锁品牌文具店,同样有学生热衷“集卡”。“这是新出的一套‘小马宝莉卡’,一盒30包60元。”一家文具店负责人张经理介绍,今年暑期的备货率高于往年,孩子们喜欢的样式,一周内就能售罄。
在文具店外,一位学生受访者告诉记者,她最近迷上了“集卡”,8月份已花费796元压岁钱、零花钱买卡,她拿着手中的产品向记者介绍:“我买的卡牌是集换式卡牌,上面印有小马宝莉、奥特曼、蛋仔派对。”
“这叫热门IP,咱大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有啥意义’,但很多孩子都喜爱这些。”站在一旁的家长接着说,这种集卡在青少年中非常流行,单盒价格几元至几十元、上百元不等,一般每盒20—30包。记者走访了解到,多个学校周边的商超、文具店、便利店等场所卡牌生意火热。有商家表示,不少学生一次购买几盒,“喜欢集卡的孩子一周来好几趟,因为他们想要买到‘彩虹卡’,这是一种稀有卡。”槐荫区滨州路一家文具店的负责人说,整盒购买卡牌约上百元,这在“马圈”是一件“很有面儿”的事,这种消费还有专属名词,名为“端盒”。
半年更新一次卡包,可在直播间秒杀
记者发现,中小学生、年轻消费者的“集卡”不只发生于线下。正在就读初中的张军军(化名)向记者展示了她所在的“集卡”群,还向记者“种草”了各种直播间。
“叮咚,今晚的直播预告来啦!”在“集卡”群内,一位群内管理员发布直播预告。张军军按照直播时间进入名为“抽抽乐”的拆卡直播间,主播正在熟练地接单、拆包、展示卡片。在线人数从几百人涨到1000多人,陆续有网友下单。
记者了解到,很多孩子通过社交媒体加入了卡牌交流群。“有人集到SSR卡(比较稀有的卡片)吗?看看谁集的稀有卡多。”直播间内,一名线上挑选“小马宝莉”卡的消费者在线发问。
记者通过和“集卡”群的管理员沟通得知,以小马宝莉卡牌为例,卡包共有四大类,分别为彩虹包、辉月包、暮光包以及特典包。每种卡包会在半年更新换代一次。例如,第三代辉月包,被玩家称为“辉月三”。每一款卡牌都有特定的属性,分为16个等级,等级越高的卡片越稀有,价格越高昂。另外,记者通过和多家“拆卡直播间”沟通发现,直播间里客服并不会核验购买者是否为未成年人,只是提醒相关的购买须知。
走访中,还有不少“集卡”爱好者表示,“我们通过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选购卡包,还能分享卡牌、转让卡包、求购卡牌等。”
“集卡热”背后的“冷思考”
精美的外观、IP自带的故事、精心设计的玩法规则、抽中好卡瞬间的“上头”,搭配短视频、直播抽卡等营销推广手段,“集卡”让年轻消费者、中小学生喜爱不已。现在的卡牌,成了孩子之间的新型“社交货币”。当记者询问集卡的目的时,不少学生受访者给出了“大家都在集卡”“看谁能买到稀有卡”等回复。
记者随机采访20余位家长、阅览百余份调查问卷得知,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集卡”行为表示“不理解”:“在自己孩子的班上,不玩卡牌的孩子会被说成‘不时髦’,担心孩子会攀比”“集到稀有卡,非要拿到学校去炫耀一番,有没有卡牌甚至成了‘合不合群’的衡量标准”……也有不少家长表示:“我不认为‘集卡’有错,咱小时候怎么还玩集烟盒呢?”“这种卡牌盲盒只要在设计上没有色情、暴力等有害青少年成长的因素,就可以允许孩子去接触或购买”“‘集卡’的钱也多是孩子通过完成自己制定的目标后获取的‘奖励’,未尝不可”。
一位职业为律师的家长针对学生的“集卡”在学校家长群发声,“未成年人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出现盲目跟风和成瘾的心理,学校、家长、商家都要注意对此进行适当的规范和引导。”记者在群内看到,此条留言受到不少家长的点赞好评。
崇实学校小学教师滕克红认为,“有些孩子喜欢‘集卡’是因为他们对里面的形象比较喜欢,老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手工‘集卡’,让他们拥有自己DIY的‘限量款’‘隐藏款’,进而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不管是卡牌还是卡牌盲盒,现在一些“规则性很强”产品的消费群体呈现低龄化趋势。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在2023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曾发布《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其中强调,不得向未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应当依法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
原标题:青少年热衷小马宝莉、奥特曼、蛋仔派对等卡牌:集卡到底该不该喊“卡”?
值班主任:刘克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