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夏夜纳凉,走进夜市,还可以免费拔罐、推拿,品尝中药茶饮和养生小食?这个夏天,江苏各地纷纷举办中医夜市,用“人间烟火”熬煮出一顿丰盛的中医药文化大餐。
中药飘香的夏天,年轻人在这里去“班味”
这个夏天的江苏,是中药味的。全省各地纷纷开出“中医夜市”。
在无锡 “龙砂有方”中医药健康养生集市上,通过医生的解读,市民们可以利用“五运六气”体质分析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还有灵活模拟人工艾灸手法的智能艾灸机器人,让市民感受传统与现代科技的交融;徐州“岐黄医道·健康百姓”云龙区2024年中医养生主题活动上,一字排开的“大药罐”里满满都是各类特色养生茶饮;在南通“中医药文化夜市”,“棍针拔筋疗法”为体验者“推走疲惫,带来舒缓” ;在扬州,全城送出10000份三伏贴,让百姓沉浸式体验“冬病夏治”的神奇……
太仓市首届中医药文化夜市近日火热开市。记者看到,从中医义诊到推拿刮痧,从体质辨识到养生药膳,从传统养生功法到特色中医脱口秀……不少年轻人赶赴现场消暑气、去“班味”。

李佳是苏州大学大三学生,正好趁着暑假回老家的时候体验了一次中医义诊。“这是我第一次看中医,希望中医师可以帮我告别目前的‘脆皮状态’。”李佳坦言,由于临近毕业,实习、论文、找工作等事宜让他最近常常焦虑、失眠,“医生给我把了个脉,建议我试试‘耳穴埋籽’”。他告诉记者,面对中医特色疗法,他还是实打实的“新人”,希望在中医药的帮助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玉竹母鸡汤、当归凤爪、百合银耳羹、乌梅汤……“不用再有喝奶茶的负罪感了!”刚刚下班的王舒雅是“90后”白领,夜市上的药膳让她直呼“好喝又健康”。平时忙于工作的她坦言,吃上这样的药膳算是“奢侈享受”,“如果能够有那种更适宜我们上班族的配方就更好了!”
秋凉来袭,中医夜市的热度如何接?
夜市虽好,但记者查询发现,各地的中医夜市一般持续时间并不长,短则一天,最长也不过一周。为何中医夜市不能每天都“出摊”?秋凉来袭,如何维持积攒起来的中医药文化热度?
“必须明确的是,中医夜市并不是中医院门诊部的延伸。”泰州市卫生健康委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全冬明说,针灸、艾灸等中医外治法是医疗行为的一部分,安全性应当是第一位的。夜市只能以“体验式”的服务让百姓“尝鲜”,以诊疗为目的持续开设并不现实。
淮安市中医院副院长周兴武简单算了一笔“经济账”,中医夜市是公益性惠民行动,每场中医夜市都会“出动”十余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坐诊,从设备、耗材到中医文创产品都由主办方自己“买单”,很多医生大多是白天承担着繁重的门诊病房工作,晚上再出来义诊。
在周兴武看来,随着百姓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夜市最终还是要将百姓吸引到医院里来,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作用,为人们提供养生保健服务。目前他所在的医院主要以治未病中心、中医综合治疗室、妇科和儿科加开夜门诊为主,夏季已延长服务时间至21时,后续医院将考虑把中医夜市的形式搬进医院的广场,更频繁开展中医夜市,最终逐步拓展不同科室夜门诊范围,满足百姓需要。
很多百姓在夜市看到相关的中医药文创产品的时候,都会多问一嘴“怎么买”?对于中医夜市现场只体验、不售卖的模式,很多百姓也表示遗憾。全冬明表示,百姓有购买中医药产品的需求侧面说明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可,充分说明了中医药产品的市场价值,泰州卫健委也正着手与泰州文旅集团合作,开发更多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医药产品。
用好“金钥匙”,让中医药文化“四季常青”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2022年联合印发《中医药文化建设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从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内涵特色、发展平台建设水平、文化教育水平、专业队伍素质、文化影响力、社会传播效益等方面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也给出了具体的“操作建议”。
中医药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本身在民间就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夜市这一创新、有趣的活动形式也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搭建了绝佳的舞台。中医药广泛融入群众生产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中医夜市的开设,是中医药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一次美好邂逅。”苏州市卫生健康委中医处处长潘红英说,中医药文化夜市与夜诊是各地近年来结合群众需求的创新举措。为了让中医药文化走近更多百姓身边,苏州全市中医类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义诊系列活动,今年共举办中医药健康义诊220次、中医药特色体验活动100余场次。
“山阳医派历史悠久,但整体的挖掘和保护还不够,普通老百姓对这样一个璀璨的文化也不甚了解。”淮安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近祺以淮安地区代表性医派——山阳医派为例告诉记者。近年来,淮安全力用好中医药这把文化“金钥匙”,拓宽中医药文化传播途径,开展“中医药法宣传月”、“中医药就在你身边”健康巡讲、“岐黄校园行”、“九个一”中医药惠民、“山阳名医淮上行”、“山阳快车”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年均开展巡讲100多场。淮安还通过各类学术论坛、技能竞赛,彰显山阳医派特色优势,提升其知名度。
“中医夜市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会探索更多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推广宣传活动,积极展示中医药文化底蕴与魅力。”刘近祺补充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明睿 王甜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