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正当“夏”,文旅商体展的跨界融合重塑着岛城“夏日经济”,交织出活力“百景图”——
青岛的这个夏天
夏日即将过去,青岛夏天一跃成为最受关注的城市新IP。
城市装满故事,我们身处其中:漫步老城,来一场与建筑、艺术不期而遇的CityWalk;徜徉海滨,沿最美步道看红礁石与海浪的缱绻相依;登上游船,追逐落日时分“橘子海”上的浮光跃金;赴一场青岛国际啤酒节之约,感受与世界干杯的清凉爽意;听一场演唱会,唱出心底最熟悉的旋律成为城市夜晚的“最美和声”;走进电影院,沉浸式感受奥运赛事的激烈氛围;奔赴流清河,加入冲浪、桨板公开赛“跟着赛事去旅行”……热力十足的“夏日经济”,交织成为“诗和远方”的活力“百景图”。
青岛的这个夏天缘何如此乐活缤纷、热力十足?作为中国首个“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青岛坚持文旅融合、全域联动,通过抓客流带动消费、抓活动刺激消费、抓产品释放消费、抓项目支撑消费、抓服务保障消费,以文旅商体展等多业融合作为应对消费升级的关键策略,让城市新文旅深度唤醒城市细胞,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走到城市的街头巷尾细细感受,晓畅律动的和风拂过城市奏响欢快的乐章。青岛之夏,亦是创意之夏、活力之夏、机遇之夏。
青岛夏天成为最受关注的城市新IP之一,夏日海滨更是活力满满。图为夜晚的三浴人海如潮、热闹非凡。 于 滈 摄
“流动感”凸显城市生机力
推开夏日的窗口,“流动感”成为这座海滨城市最直观的“氛围感”。暑运以来,铁路日均到发客流超22万人次、机场单日最高旅客量接近10万人次。热情的游客从四面八方而来,机场、火车站、地铁上如织的客流,是游客对青岛最直观的“心动信号”。而当青岛的海滨、老城、现代化城区都开始汇聚各地口音时,最热闹的青岛夏天就这样肆意铺陈开来。
“青岛的大海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孩子们在海边兴奋极了。这次我们是跟团游过来的,下次全家人再来一次自由行。”在青岛湾栈桥码头附近,记者遇到了来自陕西的游客李女士。和李女士一样,团友们都对这里的景色流连忘返。直到导游提醒已到集合时间,游客们才恋恋不舍地收起手机和相机。
不远处的码头旁,“青旅奥帆号”游船缓缓靠岸,尽管已经傍晚时分,仍然有不少游客在检票准备候船。以浮光跃金的大海为背景拍照打卡,让来自北京的刘先生和儿子印象深刻。“这次是带孩子过来感受海边的夏天,参观完海军博物馆刚好看到附近有游船,感觉很不错。接下来计划到台东夜市逛逛,还想爬爬崂山。”刘先生说。
从老城区沿着滨海步道向东,琴屿路上人山人海。年轻的游客们手持鲜花、气球拍照,看风景的人也成为夏日里最具活力的海滨风景。第一海水浴场的沙滩上,几处沙滩排球场地都满了。每一次的跳跃、扣杀之间,尽显体育运动为这片海滨带来的灵动。
来到八大关,不时还会遇到外国旅行团。作为外国游客“China travel”的重要一站,青岛吸引着越来越多入境游客的到来,旅行社业务显著增长。“青岛气候宜人、美食多,我们非常享受假期,只可惜时间太短还没体验够!”新加坡游客Cheong Thai Sin的感受,道出了众多外国游客的心声。他的导游——来自青岛和平国际旅行社的安建平从事入境旅游十多年,正尝试带更多外国游客感受地道的青岛生活。“今年,外国游客尤其多,在免签政策等重磅利好加持下,外国游客探索中国的意愿更强烈了。山海城一体的城市风貌,让青岛尤其受到外国游客青睐,作为一名青岛导游,有这样的美景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更应该讲好中国故事和青岛故事。”安建平说。
夏日在青岛,怎能不来一杯畅爽开怀的啤酒?这个夏天,青岛啤酒博物馆不仅整体游客接待量超过去年同期,在夜间推出的夜游光影展同样人气十足,实现接待量增长。作为“国字号”工业旅游示范点,青岛啤酒博物馆以博物馆21周年庆为契机,首创“奇游节IP”,推出“白天+夜晚”模式,带来历史文化与潮流艺术的对话,让年轻人爱上博物馆、爱上青岛的“日与夜”。
盛夏里,“清凉在握”的各大商场,更是市民游客不约而同的目的地。在万象城,黄油与面包山东首店依然排起长队,商场各个楼层的餐饮区,热门店铺门前尤为熙攘。日照游客王女士说,自己通常是与好友结伴自驾到青岛,除了打卡美术馆、博物馆,最重要的就是逛街和品尝美食。在金茂湾购物中心,能够看海的餐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走红,为商家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意。
携程“暑期入境游十大热门城市”、途家民宿七夕期间“最受欢迎十大城市”全国第二、美团“旅游外卖”全国十大热门城市……从客流量到消费量,大数据让青岛之夏的活力图景有了更为细节化的勾勒和注解。
消费力折射市场活跃度
好场景会“说话”,让“诗和远方”正当“夏”。消费的持续向好,折射出青岛经济发展的成色和活跃度。
从景区景点到餐饮休闲、从影院剧院到赛事展会,从商场购物到演唱会音乐会……显然,滚滚热浪挡不住人们拥抱夏日的热情,火热的旅游旺季里,一场遍及线上线下的新消费浪潮,以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意呈现,让青岛进一步显现出全国重点旅游城市的引领力。
澎湃的“夏日经济”之下,各旅游消费新场景在这个夏天有了新的关键词。
海洋旅游关键词——刷新。青岛已累计开通9条海上航线,并推出全国首创的“海上巴士全城通”产品。7月29日,青岛旅游集团海上旅游项目迎来本年度第100万名游客,这一目标的实现比去年提前5个月。8月10日,海上旅游单日销售额突破300万元,单日接待游客量超4.6万人次,均刷新历史纪录。截至8月22日,海上旅游年度接待游客已突破170万人次。
青岛海上旅游能够受到游客欢迎的关键,正是精细化服务的“量身定制”。今年,青岛旅游集团紧抓旅游市场新趋势,科学研判游客需求,针对不同客层量身定制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海洋旅游产品。环游浮山湾、魅力三湾、海底世界环游等系列产品让游客全方位领略青岛海岸线的壮丽风光,“潮齐音乐会专线”“极速兜风快艇”等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的目光。
一线见证人、青岛海洋文旅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大为深刻感受到,从海上看青岛越来越受到市民和游客的追捧。他透露,接下来还计划打造约1000客位的近海小型邮轮,提供吃、喝、玩、乐、购等综合性文旅体验,进一步填补青岛海上旅游空白。
邮轮旅游关键词——突破。作为美好生活的新载体,邮轮旅游日益受到市民游客的青睐。今年,青岛引进邮轮航次21个,打破青岛邮轮母港上客率纪录。近日,中国(青岛)国际邮轮产业大会首次搬上邮轮,并正式启动2024齐鲁国际邮轮季,在“蓝梦之歌”号邮轮上开启产业发展新篇。
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邮轮文旅部一级主管王婷对航线如数家珍。“6月27日,爱达邮轮旗下‘地中海’号开启了青岛今夏邮轮季,2000多名游客随船来青。‘蓝梦之歌’号在旅游旺季的黄金时段布局青岛,近期还将陆续发出特色航次。”王婷介绍,在省、市文旅等部门的指导支持下,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利用暑期旅游旺季,面向沿黄流域加大了对邮轮旅游的宣传推介力度,并创新升级举办2024齐鲁国际邮轮季,10至11月将推出多个特色航线。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2025年邮轮旅游突破性增长奠定基础,更让青岛的城市品牌和山东的文化底蕴随着邮轮走向世界。
老城蝶变关键词——归来。如果说,过往的老城归来的更多的是外观容貌,今夏的老城,归来的则是触动人心的情感意象。青岛以“原场景+新体验”创新里院活化利用,引入餐饮美食、精品民宿、文化体验等300余家商户,运营面积超20万平方米,单日最高客流量达75万人次。
“岛城礼物”创始人张文才将传播青岛在地文化作为品牌理念。“暑期日均进店客流在千人以上,不仅客流超过去年,暑期整体营收增加了150%。我们现在有300多个产品在售,具有青岛元素且原创设计的产品最受欢迎。”在张文才看来,历史城区的蝶变让青岛的历史文化被更多人看见和感受,吸引着游客,也给了创业者机会和平台,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实现着新表达。
差异化点亮新经济形态
看得见、摸得着却难抓得住,是摆在城市文旅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青岛将泛文旅的城市新经济形态作为发力点,实现对经济增长的合力拉动。
“演出经济”是其中的重要缩影。8月24日晚,两场演唱会在青岛同时开唱。梁静茹世界巡回演唱会青岛站选址青岛市民健身中心体育馆,马思唯演唱会选址青岛国信体育馆。6月中旬以来,这样的“对对碰”成为青岛演出市场的常态,陶喆与邓紫棋、王心凌与许嵩、年华音乐节与黄丽玲演唱会、林宥嘉与张韶涵……从各地奔赴青岛“跟着演出去旅行”,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周末出游的重要选择。
来自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通过唱响“演出经济”,打造“跟着演出去旅行”品牌,青岛已经引进大型音乐节、明星演唱会40场,推出舞台剧1800余场,预计引流超120万人次。与此同时,打造33处庭院演艺,以及《海上有青岛》等2部大型旅游演艺,《寻梦沧海》累计演出300余场,吸引观众约8万人次。
活跃的“节会经济”,是青岛打出的另一张城市名片。从7月19日至8月11日,为期24天的第34届青岛国际啤酒节以节会为媒向全世界游客发出邀约。作为国家级休闲旅游街区,金沙滩啤酒城接待游客636万人次,消费啤酒2800余吨,举办文化演艺活动500余场,全媒体平台传播量达31.4亿次。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山东省体育旅游示范基地,金沙滩啤酒城充分释放体育旅游吸引力,引入第五届青岛时尚体育节与啤酒节同场地同期举办,台克球、街舞、斗腕、少儿轮滑冰球、KPOP舞蹈、搏击以及DNF手游电竞在内的11项前沿时尚赛事,充分体现出文体旅的时尚交融,将“节会经济”的内涵与外延充分挖掘。
青岛今夏对“赛事经济”的挖掘远不止于此,更多面向公众开展的时尚赛事活动,营造出沉浸式、体验式的体育融合消费新场景,让赛事深度融入城市。8月17日至18日,在崂山区流清河沙滩举办的中国时尚体育节(青岛站)2024青岛时尚体育消费季“青岛杯”时尚体育联赛冲浪、桨板公开赛,带动流清河片区以全新的时尚形象亮相,拉动周边民宿等休闲文旅业态显著增长。
自6月“青岛杯”时尚体育联赛各项赛事启动以来,已有腰旗橄榄球、慢投垒球、飞盘、花样滑冰、卡丁车等时尚体育运动赛事陆续展开,2000余名国内外选手参与其中。在赛事的创意策划上,青岛积极推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文旅部门也推出配套优惠,让“赛事经济”溢出效应最大化。
而在众多新经济形态中,致力于破局“夜间经济”的青岛,今夏更是多点开花、创意连连。尤其是青岛北部的城阳区,在文旅融合中实现了创新表达。
青岛方特梦幻王国连续推出主题夜场和特惠夜场票,以泼水音浪为主题的多场演出缤纷上演。欢快舞动的演员们在《熊熊欢乐奇航》与游客热情互动,主舞台精心打造的《琴岛故事》为游客带来文化盛宴,还有独具夏日特色的《泼水狂欢》、千人合唱的《夏日音乐会》等精彩演艺;青岛明月·山海间不夜城以街为媒,每日演艺目不暇接,截至8月23日,开街以来总客流达到1400万人次,“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不断提升游客体验。
为点亮“夜间经济”,青岛推出了服务保障“组合拳”,尤其是旅游旺季公交、地铁晚上9点后“一元通城”服务,配合公共交通延时服务,让市民游客安心畅游。此外,创建的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0家,已累计接待5600万人次,拉动营收超8亿元。
融合性释放发展新可能
纵观当前的文旅经济,新的消费增长往往有赖于空间拓展和时间拉长两个主要维度。但随着文旅市场的成熟,产业跨界融合协同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近期因电竞游戏拉动的山西古建游和电竞酒店销量大幅增长,均是重要体现。
那么,如何将旅游的“端口优势”切实转化为城市发展红利?从广度和深度上推动多业融合创新衔接来扩大“开口”、增加“入路”,变“跨界”为“无界”,成为把握新客群、新需求、新消费的关键。
国家层面近期释放明确信号。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融合”成为关键词。聚焦激发旅游消费等改善型消费活力,政策提出推进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提升项目体验性、互动性,推出多种类型特色旅游产品,鼓励邮轮游艇、房车露营、低空飞行等新业态发展。
当前,青岛正以核心资源为抓手,向着融合赛道持续发力,不断理顺文化、旅游、商贸、体育、节会、农业、健康等诸多产业的互动机制,从而搭建起综合性产业链,形成清晰的发力路径——
放大特色优势,加快提升海洋旅游品质。加快编制出台海上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丰富“海上巴士”旅游新干线,大力发展潜水、冲浪等海上旅游业态。加快灵山岛、竹岔岛、小管岛等重点海岛开发,打造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打通海洋旅游各场景各业态,实现交互引流和赋能。
聚焦跨界融合,持续健全旅游产品体系。围绕海洋旅游、冰雪旅游、婚尚旅游等领域,加快引进重大项目,补全淡季旅游短板,打造新的消费增长点。通过实施“旅游+”计划,支持“音乐+旅游”“赛事+旅游”“工业+旅游”等融合业态发展,推出一批体验感好、互动性强的旅游产品。积极打造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旅游消费街区,为融合发展提供更多空间载体。
强化宣传推介,聚力塑强城市旅游品牌。当选“2024-2025年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是青岛文旅和城市发展的重大机遇。青岛将健全完善上合组织国家旅游城市合作机制,开展高品质旅游交流和推介,在胶东国际机场建设外籍游客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推动开通“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专列”,组织上合组织国家旅行商踩线活动、百家华文新媒体来青采风活动,打造上合组织国家旅游目的地。
走过热力十足的“夏日经济”,青岛如何推动文旅经济再上新台阶?其实,文旅的魅力和潜力之所以深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做活“文旅经济”的答案从来不止一个。带着“青岛这个夏天”的精彩,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不断发力全景体验、全时消费、全业融合、全域串联,文旅经济的这场“探路”值得期待。(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马晓婷)
青岛日报2024年8月31日1版
责任编辑:王逸群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