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逐梦勇向前 绿水青山带笑颜
——写在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开通运营之际
“太快了!只需1小时40分!”8月30日13时55分,黄龙九寨站迎来了从成都开来的第一趟动车,车厢内的旅客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掏出手机拍摄记录,众人翘首以盼“坐上高铁游川西”的梦想变成现实。
这一天,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正式开通运营。这一刻,“留白”的西部铁路添上重要一笔。俯瞰大地,从绿意盎然的天府之国,到壮美辽阔的青藏高原,川青铁路宛若飞驰的巨龙,穿越崇山峻岭,蜿蜒而上,为这片绿水青山带来更多的可能。
聚力攻坚,“烂豆腐”上修“超级地铁”
川青铁路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位于我国地形第二阶梯向第一阶梯过渡的高山峡谷区,因其特殊的地质结构,被工程界公认为“地狱级”难题。
“川青铁路是世界上第一条穿越8级大地震灾害核心区的铁路;我国横断山脉北段第一条铁路;目前我国穿越活动断裂带最多、伴行活动断裂带最长的铁路。”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川青铁路成黄段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王渊认为,这无疑是在“烂豆腐”上修“超级地铁”。
从盆地进入中低山区后,川青铁路扎进大山,隧道接连不断,宛如在崇山峻岭间穿行的“地铁”。据介绍,此次开通的镇黄段隧道占比高达95%,其中最难攻克的当属亚洲最长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德胜隧道。
这条隧道全长近23公里,动车通过仅需7分钟,上万名建设者却为之奋斗了10年。为何这么难?这样一组数据足以说明:全隧大变形发生比例高达32.6%;掌子面溜坍、涌泥、突水等问题共计发生300余次;最困难的地段全年掘进不足7米……
凝心聚力,啃下“硬骨头”。经反复摸索,建设团队采用“主动控制”的技术,先把10米长的中空锚管扎进岩层,并在里面注浆,让其在岩层里“生根”;随后,加装双层HW200型钢拱架,将周围的岩层“扣牢锁紧”,形成“乌龟壳”一样的保护罩,再衬砌施工。
掘进难,铺轨同样不易。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成兰项目部常务副指挥长张华告诉记者,川青铁路镇黄段全长69公里,高差却有650米,全线最大坡度17.8‰。加之线路地处高原,轨道铺设难度非常高。为此,项目团队安装了运输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配置了80余台(辆)先进设备,按3台机车同时牵引的方法,终于安全如期完成了铺轨。
因路而兴,山沟沟变身“金窝窝”
“翻山越岭上高原,高铁飞驰到松潘。世代的期盼终于实现……”这些天,一首本土歌曲《高铁飞驰到松潘》响彻川西北高原,松潘儿女载歌载舞,拥抱“动车时代”。
“之前,游客从成都到松潘,需要先乘坐一个半小时的动车到镇江关,再坐近1小时的接驳车。如今,旅客直接就能坐到松潘站,这势必会加快促进松潘县旅游的发展,为我们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动车开到松潘,在松潘古城边从事旅游行业20余年的李桂蓉对未来充满期待。
这是联通川西北与山外边的发展路,也是为阿坝青年提供舞台的就业路。藏族姑娘文友欣是返乡的一员,她坦言,如果没有川青铁路开通的预期,自己根本不会下定决心回到山沟沟。2019年,文友欣通过阿坝籍大专院校毕业生定向招聘进入铁路。
今年,文友欣成为绵阳车务段黄胜关站综控员,车站离家仅20分钟车程。“每次穿着工作服回家,老乡们都会围上来打听我的工作情况。”在他们眼里,铁路工作是个香饽饽,老乡们也想让自家娃端上铁饭碗。乘着川青铁路的东风,越来越多阿坝儿女穿上制服,扎根家乡沃土,守护列车一路坦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支持川青铁路建设,川主寺镇元坝子村集体搬迁,在距离黄龙九寨站不到一公里处,建起风格统一的藏式民居。“我们引进外来投资超4亿元,打造‘梦回松州·遇见松潘’项目,动车开通后,村民都能吃上‘高铁饭’。”对于未来,元坝子村党支部书记万生足信心满满,“算上房屋出租、保底分红等,村里一年固定收入可以达到180万元。”
多元共融,铺就发展“新天路”
人间瑶池、巍峨雪山、原始森林、广袤草原……无数风光汇聚此地,造就一幅灵动的自然图景。“如果命运安排我在中国西部生活,我只愿能生活在松潘。”100多年前,英国探险家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曾作出这样高度的评价。
松潘地处川、甘、青三省交界,是通往九寨沟、黄龙和川西北大草原的交通枢纽。“川青高铁新开的4个站点均在松潘境内,游客汇聚于松潘,再分散去别的景点,游玩后又回到松潘休整。”松潘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杜夏认为,一聚一散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多次汇集,无疑为松潘带来更多机遇。
如何抓住“泼天富贵”?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是关键。
“要形成‘众星捧月’全域旅游之势——突出黄龙至牟尼沟、松州古城和红军长征纪念碑总碑园的核心支撑,融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打造古城花灯会、黄龙庙会,打造‘红色教育松潘环线’,让游客了解松潘、来到松潘。”杜夏说。
人流倍增,产业紧随其后。“动车开通后,越来越多商客到园区考察。今年,园区就成功招引5家企业入驻。”松潘县镇江关生态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余强洋说。
拥有完善的路网结构,是园区促进企业“落地生根”的关键。今年7月,四千米亚客(阿坝州)食品有限公司入驻松潘高原农特产业加工园地,从考察、公司注册、厂房装修、设备采购,只用了两个月。
“公司预计9月初投产,争取在年底达到3000万左右的产值。”四千米亚客(阿坝州)食品有限公司经理彭大林告诉记者,“凭借川青铁路的优势,我们有信心将牦牛肉精深加工、做大做强。”
“三垴九坪十八关,一锣一鼓上松潘。”传唱千年的民谣,生动道出松茂古道的险峻奇丽。如今,银白色的动车穿云破雾,将沿线多个旅游景点串联成一条“黄金旅游带”。景美、民富、产业兴,在这片834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绿水青山展笑颜。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