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闻|今年首个台风预警发布!第1号台风“蝴蝶”生成,一文了解

热闻区 06-11 2287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已于今天(6月11日)上午8点在南海中西部海面生成,截至今天上午10点,其中心位于距离海南省三沙市(西沙永兴岛)东偏南方向约135公里的海面上,强度为热带风暴级。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预计将于13日凌晨到上午在海南岛南部沿海登陆(强热带风暴级到台风级)。受其影响,11日14时至12日14时,南海大部、北部湾、琼州海峡、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广东沿海、海南岛沿海将有6~8级风,阵风9~10级,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风力可达9~10级,阵风11~12级。

今起至13日,海南岛、广东东南部、广西西南部等地将有强降雨,局地或有特大暴雨(100~150毫米)。

14日至15日随着台风北上与冷空气相遇,强降雨还可能波及广东、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强降雨范围、强度可能不亚于台风登陆时。

为此,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台风预警

11日12时,国家防总针对广东、海南启动防汛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派出2个工作组分赴广东、海南协助指导。

11日14时,水利部针对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6省(自治区)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要求6省(自治区)水利部门和相关流域管理机构密切关注台风、雨水情和汛情发展变化。水利部派出2个工作组,赴海南、广东等地协助指导台风“蝴蝶”暴雨洪水防御工作。

目前,海南省组织渔船11日前全部回港避风,预泄预降水库蓄水位,针对积水路段和漫水桥安排专人看守,排查地质灾害隐患484处,协调搜救船艇90艘、飞机12架做好救援准备。

记者从三亚市旅文局获悉,根据要求,为确保游客安全,三亚市所有旅游景区涉山、涉水、涉空等高风险娱乐项目已于6月10日18:00前暂停营业。

目前,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亚龙湾海底世界景区已关闭。

西岛海洋文化旅游区将于6月12日至13日暂停营业。

广东省提前部署防范应对,组织受影响海域作业渔船回港避风、作业人员上岸避险。

为此,香港天文台已于6月9日发布特别天气提示,位于南海中部的广阔低压区预料会在9日、10日两日逐渐发展为热带气旋。

来势汹汹,为什么却叫“蝴蝶”?

台风“蝴蝶”的名字来自中国澳门,意为一种昆虫。台风名字风格多样,或文艺或神秘,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其实台风的命名并非随机,而是遵循特定的规则。

今年北半球台风为何集体“迟到”?中央气象台专家进行分析。

据中国气象局监测,截至5月30日,西北太平洋未生成任何热带气旋。这一现象在有气象记录的76年间(1949年至2024年)仅出现过6次——1952年、1973年、1983年、1984年、1998年、2016年,今年或将成为第七个1至5月“零台风”开局的特殊年份。

从历史统计来看,历年1号台风平均生成日期为3月25日,今年已偏晚两个多月。同时,除东北太平洋于5月29日生成首个热带气旋“阿尔文”外,北半球其他洋盆——北印度洋、北大西洋亦未有热带气旋生成。

谈及这一现象的原因,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向纯怡表示,今年5月以来,副热带高压控制范围偏大,强度偏强。副热带高压控制范围内的下沉气流像一个巨大的“罩子”覆盖在热带洋面上,抑制了台风生成所需的热带对流发展。此外,由于今年热带辐合带位置偏南、北移缓慢,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时间又较常年偏晚,这使得台风生成所需的低层辐合条件较差,致使台风生成时间较晚。

台风“来得晚”,有何影响?

今年我国台风生成发展较晚,从气候影响方面来说,并不一定完全是坏消息。

根据气象专家介绍,没有台风或台风来得较晚,其积极意义与潜在威胁是并存的。

今年台风来得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可减少前期因台风频发导致的灾害叠加风险,例如,农业生产周期内的台风威胁时段缩短,有利于作物生长初期的稳定管理;

初夏渔业作业因台风影响而中断的风险减少,近海渔汛期生产更为安全等。

事实上,台风天气往往能缓解旱情,其携带的雨水可为水库、农田“解渴”;

台风还能带来凉意。台风“空窗期”延长导致高温高湿环境持续,为病虫害繁殖提供温床,增加农业防治成本。

然而,没有台风或台风来得晚,其潜在威胁也不容小觑。台风生成后还要密切关注台风路径、强度变化。

如果台风快速增强,则容易发生旱涝急转,引发山洪或城市内涝;也可能因排水不及时导致农田渍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编辑崔可腾 综合 中央气象台、中国天气网、央视新闻、新华社、封面新闻等)

责任编辑:崔可腾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