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文璇
7月23日下午,山东省政协围绕“推动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召开专题协商会。
在省政协常委、青岛市政协副主席薄涛看来,假如将青岛都市圈的16个县(市、区)大致分为核心层(青岛市内四区)、过渡层(城阳、即墨、胶州、西海岸新区)和外围层(莱西、平度和海阳、莱阳、莱州、高密、诸城、日照东港),那么青岛都市圈建设正面临核心层资源过度集中、圈层融合不足的挑战。
他由此建议,推动要素有序流动,加快青岛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强力疏解核心功能与产业统筹并举,推动政务服务、企业总部、高校科研北迁,省市联动支持青岛港、企业总部、高校院所等向过渡层转移。打通交通“毛细血管”与主动脉,支持优化青兰、青银、青新等高速收费机制,实施都市圈牌照优惠;增开高铁早晚高峰期通勤班次,加速推进胶东机场城际铁路建设。攻坚公共服务均等化“硬骨头”,推动名校师资流动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过渡层医院设备与人才水平。
薄涛还提到,自己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济青“双圈”规上工业企业产业同构严重,但供应链关联薄弱,同时圈内和圈际人口流动强度均比较低。他建议,差异化布局产业链,强化“链主”协同;构建“双圈人才共同体”,破除流动梗阻;探索“省直管县政绩评价”,激发县域动能,将都市圈内非济青直辖县(市)纳入省财政直管序列,破除“财税上交地市、任务承接双圈”矛盾,对联动成效显著的县区给予土地指标倾斜和税收激励,推动“双圈”从“物理叠加”转向“化学融合”。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