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光国瓷:科技之光点亮千年窑火,文化之魂铸就时代名片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7-23 102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闫聪

7月23日下午,在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举行的“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现场记者见面会上,华光国瓷董事长苏同强以“破界、融合、焕新”为主线,揭秘了这家“国瓷制造者”如何让千年窑火重燃时代光彩,让文化符号走向世界舞台。华光国瓷,这个深耕陶瓷领域六十余载的老牌企业,正以创新者的姿态,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中书写新篇章。

科技破局

从“制造”到“智造”的质变之路

“陶瓷不是夕阳产业,而是朝阳产业。”华光国瓷用行动印证这一理念。从1961年建厂起步,企业便以“做世界最好陶瓷”为信仰,在材料科学领域深耕不辍。其自主研发的天然矿物骨质瓷,以强度、白度、热稳定性三大核心指标全面超越国际标准,热稳定性突破200℃极限(国际标准仅140℃),更开创性实现无铅材质与抗菌功能的双重突破,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达100%。

这一“黑科技”背后,是上千次试验的淬炼:三年间,华光团队以日均三次试验的频率,将产品合格率从行业平均70%提升至97%,用“硬核科技”重新定义陶瓷品质。目前,企业已累计斩获千余项国家专利,攻克无铅釉技术等世界性难题,让“中国智造”在陶瓷领域站稳世界C位。

文化赋能

让陶瓷成为“会说话的东方美学”

在华光国瓷的展厅里,每一件瓷器都是“无声的诗”。从APEC峰会到上合青岛峰会,华光国瓷以“国宴用瓷”身份见证大国外交风采。其中,“千峰翠色”上合元首茶咖具以华青瓷为骨,将泰山祥云与海浪波纹凝于器型,演绎“天下一家”的东方哲思;荷风茶器以华玉瓷为媒,荷花浮雕与釉下彩工艺交织,传递“和合共生”的文化基因;风华凝香女神杯更将宋徽宗《芙蓉锦鸡图》的宫廷美学注入现代设计,实现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完美融合。

这些作品不仅登上国家博物馆展台,更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生肖福礼瓷的“现象级”出圈,让传统文化符号从庙堂之高走入百姓生活,印证“一件好瓷,就是一张文化名片”的品牌信仰。

品牌焕新

从“工厂”到“文化生态链”的蝶变

华光国瓷的崛起,是山东品牌建设“链式思维”的生动实践。企业以“三个坚定不移”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品牌经营之路,通过IP联名、媒体矩阵传播打造“中国陶瓷第一品牌”;走自主创新之路,建立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以高于国标的“华光标准”定义健康用瓷新标杆;走文化融合之路,推动陶瓷制造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

连续四年打造春晚生肖福礼瓷的“爆款传奇”,正是其“以文化撬动市场,以品质赢得人心”的绝佳注脚。如今,华光国瓷已构建起“产品+服务+文化体验”的生态闭环,让品牌价值在产业链延伸中持续裂变。

世界舞台

让中国陶瓷“讲好中国故事”

从故宫博物院到英国皇室,从G20峰会到迪拜世博会,华光国瓷正以“科技+文化”双引擎叩响世界大门。其无铅抗菌瓷、高温釉中彩等创新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十余国,以高附加值突破传统陶瓷出口瓶颈。苏同强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华光国瓷成为传递文化自信的全球载体。”未来,企业将持续以“中华陶瓷之光永远灿烂世界”为愿景,通过技术创新与文化表达,让千年窑火在新时代迸发更耀眼的光芒。

千年窑火,时代新章 从“窑炉车间”到“文化殿堂”,从“传统手艺人”到“科技领航者”,华光国瓷的蜕变之路,正是山东好品“科技赋能、文化铸魂”的生动缩影。这片土地孕育的“国瓷之光”,不仅照亮了中国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更以器载道,向世界传递着东方美学的永恒魅力。在“好品山东”品牌矩阵中,华光国瓷正以创新者的姿态,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瓷上中国故事”。

责任编辑:帅为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