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杨璐
7月24日至26日,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将在济南举办,主题为“科技创新赋能节粮减损 全球携手共促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作为全人类的共同命题,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粮食减损是提高粮食安全和营养水平的必由之路,同每个国家、每个人息息相关。2024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这是中国旨在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首部专门法律。其中对“粮食节约”作出专章规制,标志着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步入依法治理新阶段。
耕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事关中国饭碗。山东作为全国粮食主产省之一,稳产减损双管齐下,生产、储运、加工等全链条多环节节粮减损形成共识,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为全国乃至全球粮食安全提供“山东方案”。
稳产减损双管齐下
山东作为全国粮食主产省之一,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常年居全国第三位。为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山东下大力气抓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粮食总产连续4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
坚持点面结合、纵横发力,主攻粮食单产提升。纵向上,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集成发力;横向上,小麦、玉米、大豆等重要农产品统筹推进;点上,黄三角、鲁西南、汶阳田等六大引领区示范带动;面上,平原、山地、丘陵、盐碱地全面提升。
数据显示,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7759万亩,农机总动力达到1.22亿千瓦时、全国第一,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4%。2024年,全省粮食生产保持面积、总产、单产“三增”,单产达到452.51公斤/亩、增加3.03公斤,粮食总产1142.04亿斤、增加10.98亿斤。
节粮减损,好似耕耘“无形良田”,有利于增加粮食有效供给,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田间地头是节粮减损的第一关,从种植到收获,源头节粮。山东坚持系统管控、科技支撑,推动全链条节粮减损。
抓播种减损,加快培育高产高效、多抗广适、低损收获新品种,山东有4个小麦、1个玉米、1个大豆、3个花生品种进入全国推广面积前十,从源头减少生产损耗。科学合理控制亩均播种量,推广精量播种、仿形镇压等高性能播种机累计达到3.7万台,用种亩均节约2.5公斤,单产提升8%以上。
抓田管减损,山东搭建遥感监测平台和病虫害测报网络,实时监测、有效预警气象灾害及病虫害,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推行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治,每年完成小麦“一喷三防”作业1亿亩次,农药利用率提升50倍,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抓机收减损,大力推广高性能装备机械,更新换代农机装备30余万台(套)。其中,高效低损联合收割机2万余台,全省小麦、玉米机收损失率稳定控制在1%和2%以下;建成烘干设备网络5179台套,烘干能力提升至46%。2024年,山东小麦、玉米机损率分别降至0.81%和1.57%,同比降低0.18和0.06个百分点,相当于粮食增产1.29亿斤。今年夏粮,山东多地小麦籽粒含水率达到直接收储入库标准,进一步减少收获损失。
绿色仓储,节粮减损
从田间到仓库,科学管粮。山东开展农户科学储粮,累计投资3.71亿元,发放农户科学储粮仓98.8万个,每仓存粮1000公斤,总量接近20亿斤。与传统存粮方式相比,粮食损失率平均降低5个百分点,每年可减少粮食产后损失4.9万吨。
“田保姆”提供“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服务,帮助小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事。山东建设产后服务体系,投资8.9亿元,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280家,新增粮食烘干能力3.3万吨/天,清理能力2.5万吨/小时,覆盖区域内粮食产后损失降低约4个百分点。2024年,山东共清理烘干处理粮食469万吨,节粮减损18.76万吨。
推动粮食“住得好”,作为粮食储备大省,山东开展“绿色仓储提升行动”,2021年以来,全省绿色仓储升级改造仓容405万吨,新建扩建仓容455万吨,健全现代化节粮减损仓储设施体系,以绿色仓储功能提升助力节粮减损。
推动粮食“过得好”,先进科技赋能装备提升,粮食入库“智能扦检一体化”系统自动完成扦样、检验工作,效率较人工提升一倍。应用移动液压翻板卸车机、高效环保清理等新装备,清理效率、单日入库量提高40%以上。山东还集成绿色储粮技术,“空调控温+内环流控温”、多参数粮情等技术,强化多杀霉素、食品级惰性粉、紫外灯诱捕等物理生物综合防治。全省地方储备粮综合损耗率降至0.38%,低于国家1%的标准,绿色储粮成效显著。
把每一粒粮食“吃干榨尽”
山东是粮食加工大省,全省粮食产业已实现工业总产值连续3年突破5000亿元,占全国八分之一以上。
从车间到餐桌,高效用粮。山东加强科技支撑,5个国家局技术创新中心聚焦粮食副产物综合利用关键领域,85个省级及以上的科技创新平台对接区域特色产业需求,打造粮食产业创新高地。
推进循环利用,实施设备技能化改造,优化生产工艺,推进“吃干榨尽”加工模式,深加工产能利用率超90%,小麦麸皮综合利用率达100%,玉米链条原料综合利用率98%以上,大豆链条开发产品210余种。
目前,山东营收过百亿粮食企业达9家,42家企业产值过30亿。鲁花、金胜、中裕先后荣获省长质量奖,梨花面业等4家粮油加工企业成为国家粮油适度加工标准化试点企业。骨干龙头企业引领行业循环利用减损新水平,中裕小麦链条产品达600余种。全省小麦加工环节损耗率均在1%以下,平均损耗率为0.55%。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