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深蓝丨景明海洋科技:盐碱地上蹚出“渔” 跃创新路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7-24

在东营黄河入海口的滩涂上,咸淡水交汇的湿地孕育着独特的生机。山东景明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的故事,就从这片潮起潮落的土地开始。

从二十年前的水产小作坊到如今坐拥院士工作站的高新技术企业,杨景明和吕宝花夫妻二人用二十余载光阴书写了一段"从滩涂走向深海"的创业史诗。这家公司的蜕变轨迹,恰是东营海洋产业突破创新的生动注脚。在这条充满未知的创业路上,藏着东营企业家敢闯敢试的韧劲,更藏着黄河儿女对"深蓝"的执着向往。

一尾鱼苗里的突围决心

“东营一直以来养殖的大多是常见的四大家鱼,怎么坐在家门口就能吃到更多新鲜的海味?”水产生意做久了,更大胆的想法在吕宝花的心里蔓延出来。“把外地的鱼苗引进来!”这个决定在无数个深夜后变得愈加明确。说干就干,吕宝花在考察后,将鳜鱼、加州鲈、黄颡鱼等南方鱼苗引进了景明的实验池。

2016 年深秋,吕宝花蹲在结冰的养殖池边,看着水面漂浮的死鱼红了眼眶。连续几轮的试验,黄河口盐碱地的高渗透压让引进的南方鱼苗存活率不足三成,传统养殖模式早已触到天花板。“守着黄河口的水,不能总看别人脸色吃饭。”吕宝花在心里暗暗地发誓。

随后,景明与中科院水生所等省外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中科院水生所李钟杰、刘家寿和张堂林等4位科技特派员成了景明“家门口”的专家。三个月后,专家团队带着设备进驻景明,正式开始了实验。

技术员张庆豹记得,2018 年春节他们是在养殖棚里过的。为监测黄颡鱼幼苗的抗盐性,团队每小时记录一次水温。当第一批幼苗在盐度 5‰的水中开口摄食时,吕宝花举着手机给千里外的专家直播,镜头里的她冻得鼻尖通红,笑声却格外地甜。

一座工作站的破局勇气

“吕总,桂院士愿意来看看。”2019 年那个闷热的午后,中科院水生所的电话让吕宝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也许是被杨景明和吕宝花的执拗所感动,在李钟杰教授的引荐下,吕宝花结识了她心中的“贵人”——我国著名的鱼类遗传育种学家、中科院院士桂建芳。

为争取院士工作站落地,吕宝花带着团队用半年时间整理出黄河口三十年的水文数据,甚至手绘出各区域盐碱度分布图。桂建芳院士第一次到访时,指着池边的芦苇问:“这些草能做什么?” 吕宝花脱口而出:“能净化水质,还能当鱼饲料添加剂。” 这个回答让院士眼前一亮 —— 他正研究的生态养殖模式,需要这样扎根本土的实践智慧。三个月后,东营市水产行业首家院士工作站在景明挂牌,15 名专家组成的团队带来了分子育种技术。

在引进试验的鳜鱼、加州鲈和黄颡鱼鱼苗中,经过筛选,最终留下了鳜鱼。“现在鳜鱼这个品种,在咱们东营本地不仅可以养殖,还能育种,包括对疾病抵抗和治疗,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真正做到了‘入乡随俗’。”吕宝花在采访中称。

一片滩涂里的共富图景

如今走进景明的智能化养殖基地,玻璃幕墙后,传感器实时传输着水温、溶氧量数据,中控室的大屏上跳动着各鱼池的生长曲线。但吕宝花最珍视的,是墙上那张 “技术推广地图”—— 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周边50余个养殖户的地址。

渔民老张至今记得,2020 年吕宝花带着技术员上门,免费送来了耐盐碱鱼苗和养殖手册。像老张这样的受益者,在黄河三角洲有近百户。景明研发的鱼虾蟹“盐碱地渔业立体种养模式”,让荒滩变成了亩均收益超万元的 “聚宝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然而在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养殖水体的微生物病害、养殖池底恶化等问题。为调控水产养殖水体生态环境因子,景明引进了“改性粘土”,既能提高粘土絮凝能力,又能抑制藻细胞生长,还可以改善水质环境。吕宝花拿出经“改性粘土”技术调控后的实验池对虾的对比图,自信地说:“想比于传统虾池,改良后的对虾体长、体重分别提高21%和76%,且营养价值更高,口感更鲜美。”

在吕宝花看来,她费尽心思引进的技术和人才,从来都不是单单为了景明自身的发展。“在多年的学习和交流中,我们和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等省内外十余家科研院所建立稳定产学研合作关系,无论是知识科普下乡,还是将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亦或是新型渔业模式的示范引领,都是为了带动整个行业的进步,让更多的养殖户受益,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互助,打造一个互利共赢的渔业生态圈,从而推动区域渔业经济朝着更高效、更绿色、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吕宝花在采访中表示。

从一尾鱼苗的突围到一个产业的蝶变,景明海洋的故事里,藏着东营人向海而生的智慧。当吕宝花站在院士工作站的露台上,望着远处归港的渔船时,总会想起二十年前那个决定:“我们做的不只是养鱼,是让这片海真正养育人。”如今,在这份答卷上,创新是笔,坚守是墨,最终写就的,是属于黄河口的深蓝未来。(大众新闻记者 王帅 张婧婧)

责任编辑:王明华

张婧婧

讲好每一个故事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