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周千清 通讯员 范方
近年来,菏泽市防震减灾中心统筹力量,团结协作,改进作风,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始终把快、准、细、实、严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精细管理,力求精准施策,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好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各项工作。
地震监测能力进一步提升。实施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菏泽子项目、“一带一路”地震监测台网项目,全市正式运行的站点已达131个,实现重点区域地震监测能力小于1.0级,形成“秒级地震预警、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能力,地震速报的时效性、地震定位精度进一步提高。
震情监视跟踪研判能力不断增强。多学科协同会商,建立“季度灾情会商+重点时期不定期研判”机制,组织应急、气象、水利等部门联合分析灾害风险形势。结合聊考带两侧地震构造特点,健全“长中短临”预测指标体系,提升地震短临跟踪能力,在鲁西应急区域协作联动中,通过共享监测数据,实现了跨区域震情联合研判。
健全完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机制。围绕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建立了数据分析处理,异常核实分析、震情研判和信息服务四大环节的震情监视跟踪工作机制。建立了市、县地震部门和中心站紧密结合的震情工作机制,统筹市、县地震部门和中心站的业务人员联合开展异常核实工作。
积极主动服务政府和社会。主动服务政府决策,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会商意见、震情等工作信息。在煤矿等重点行业部署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强化非天然地震事件(如矿震)的监测与预警能力。印发重大活动地震安保服务工作办法,制定专项实施方案,主动为重大活动或特殊时段提供地震安保服务。新建成的水化学实验室,在区域地震流体化学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应急广播、电视、专用预警终端、手机推送等方式,为政府部门、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提供地震信息服务。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