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好,长得好!婴幼儿优质睡眠的秘密:科学睡眠守护健康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9-04 1133

睡眠占据了人一生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对于婴幼儿而言,它更是健康成长的关键要素。中国睡眠研究会数据显示,0 - 5 岁儿童中约 20.87% 存在睡眠问题,婴幼儿睡眠障碍总体发生率达 39.1%。接下来,为各位家长科普关键的婴幼儿睡眠知识。

婴儿期睡眠有多重要?

睡眠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生理基础,对其大脑发育、记忆巩固、情绪调节以及免疫力的影响极为深远。在睡眠过程中,婴幼儿的身体会分泌大量生长激素,这种激素能够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对骨骼和肌肉的生长起着关键作用。相反,长期睡眠不足不仅可能导致肥胖、注意力难以集中,还会使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风险。因此,建立科学的睡眠管理,对婴幼儿早期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婴儿每天需要睡多久?

婴儿所需的睡眠时间远超成人,并且月龄越小,对睡眠的需求就越长:

1 - 3 个月:每天大约需要 18 小时睡眠,白天通常会睡 4 次,每次持续 1.5 - 2 小时,夜间睡眠时长在 10 - 11 小时。 

4 - 6 个月:每天睡眠 15 - 16 小时,随着宝宝对周围世界的兴趣日益浓厚,白天睡眠时间会逐渐减少,一般上午睡 1 - 2 小时,下午睡 2 - 3 小时。

7 - 11 个月:每天睡眠 14 - 15 小时,上午睡 1 次,时长 1 - 2 小时,下午可能睡 1 - 2 次,每次 1 - 2 小时,夜间睡眠约 10 小时,期间可能会醒来 2 - 3 次排尿。

不同月龄婴儿每日睡眠时长建议

睡眠时间过少固然会影响婴儿发育,但过多也可能减少其活动时间,进而导致动作发展迟缓,所以家长需合理把控宝宝的睡眠时间。

婴儿睡觉需要特别安静的环境吗?

实际上,无需刻意为婴儿营造极度安静的睡眠环境。婴儿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已经习惯了各种声音,如妈妈的心跳声、呼吸声等。因此,他们对睡眠环境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多数能够适应正常的家庭环境音,像轻微的说话声、走路声等都不会造成干扰。若长期让宝宝处于过于安静的环境中,反而可能致使其睡眠变浅,形成 “声音敏感”,稍有动静就容易被吵醒,不利于培养宝宝的深度睡眠。只要婴儿饮食正常、睡眠时呼吸平稳、醒来后精神状态良好,且生长发育指标在正常范围内,那么睡眠时间稍长或稍短都无需过度担忧,家长不必为此过于纠结。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

培养自主入睡能力

从宝宝小时候起,就要避免抱睡、含奶头睡、拍睡等依赖行为。在宝宝有睡意但尚未完全睡着时,将其轻轻放在床上,引导他学会自己躺在床上入睡。刚开始,宝宝可能会哭闹,此时家长可以在旁边轻声安抚,但不要立刻将宝宝抱起,逐步让宝宝适应自主入睡的过程。

建立规律作息

固定宝宝的入睡和起床时间,即使在周末或节假日,也尽量保持一致。睡前 1 小时,为宝宝营造安静、光线柔和的环境,比如拉上窗帘、调暗灯光。避免逗弄宝宝使其过度兴奋,像玩激烈的游戏,也不要给宝宝讲恐怖故事,以免引发宝宝的恐惧心理,影响睡眠。睡前让宝宝排净小便,防止夜间因尿意醒来。

家长做好榜样

家长的作息习惯对孩子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家长自身要注意,不要因个人活动干扰孩子的作息。例如,不在宝宝睡觉时间看电视、大声聊天,避免让孩子养成晚睡、赖床等不良习惯。

保持习惯稳定

一旦为宝宝形成规律的睡眠习惯,就应尽量避免轻易改变。倘若遇到旅行、生病等特殊情况,在情况恢复正常后,要及时将宝宝的作息调整回原来的状态。

怎样哄婴幼儿睡觉?

合理安排活动

若宝宝睡前精力过于旺盛,家长可以在白天适当增加宝宝的活动量,多与宝宝互动玩耍,但要注意在睡前 1 小时内,不要让宝宝进行剧烈活动。睡前可以通过给宝宝讲故事、播放轻柔的音乐等方式,让宝宝安静下来,避免过度兴奋。

注意睡前饮食

睡前 1 - 2 小时,可以给宝宝喂一次奶或适量辅食,但要注意不要让宝宝吃得过饱,以免肠胃不适影响睡眠;同时,也不要让宝宝处于饥饿状态,否则宝宝可能会因饥饿而哭闹不止。此外,睡前不要逗弄宝宝,保持宝宝情绪安定,上床后不要给宝宝提供玩具,防止宝宝因贪玩而不肯入睡。

应对夜间醒来

对于半夜醒来的宝宝,如果是较小的婴儿,吃母乳或牛奶后能够再次入睡,可以适当进行喂养。随着宝宝的成长,胃容量逐渐增大,夜间吃奶的习惯通常会逐渐消失。如果宝宝醒来后只是发出哼唧声,没有大声哭闹,家长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不要马上进行干预,说不定宝宝能够自己再次入睡。

逐步培养独立入睡

1 岁时,让宝宝逐渐愿意自己躺下睡觉,家长可以在宝宝床边陪伴一段时间,给予宝宝安全感;2 岁时,宝宝能够按时上床,且无需父母陪伴,家长可以在睡前和宝宝道晚安后离开房间;3 岁后,宝宝能够自己上床盖被,醒来后也能自己下床穿拖鞋,逐步培养其完全独立的睡眠能力。

小儿与成人同睡一被窝好吗?

小儿与成人同睡一被窝并不好。成人日常活动范围广泛,容易携带各种病菌,而宝宝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同睡时成人携带的病菌可能传染给宝宝。而且,成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会使宝宝周围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影响宝宝脑组织的新陈代谢,甚至可能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此外,还有大人熟睡时不慎捂住孩子口鼻,导致宝宝窒息的风险。建议让婴幼儿使用可移动的小床独自睡觉,这样既方便家长照顾,又能保障宝宝的安全。

为什么提倡用婴儿睡袋?

婴儿睡袋是解决宝宝踢被受凉问题的理想选择,具有众多优点:

保暖且安全:睡袋能够紧密包裹住宝宝的身体,有效避免宝宝在睡眠中踢开被子而着凉,尤其适合夜间睡觉不老实、爱踢被子的宝宝。

舒适不束缚:睡袋的设计通常较为宽松,不会像紧紧包裹孩子那样影响其身体发育,宝宝在睡袋里可以自由活动四肢,保证了睡眠的舒适度。

方便实用:睡袋穿脱相对简便,给宝宝更换尿布时,也无需将睡袋完全脱下,减少了打扰宝宝睡眠的次数。而且,睡袋的材质多样,家长可以根据不同季节选择合适厚度的睡袋,既简便又实用,值得大力提倡。

为什么要让孩子尽早独睡?

一般来说,孩子 3 岁左右就可以开始尝试独睡,也有部分孩子可以提前到 2 岁。长期与父母同睡,可能导致孩子供氧不足,影响身体发育;同时,还会阻碍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不利于培养孩子勇敢、独立等品质,对男孩的心理发展影响可能更为明显。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让孩子分室居住;若条件有限,也应同室分床,为孩子创造独立睡眠的条件。

婴儿也需要脱衣睡觉吗?

婴儿也需要脱衣睡觉。脱衣睡觉可以降低皮肤病感染的风险,避免潮湿的衣物对宝宝皮肤产生刺激;能够让宝宝睡得更加舒适,不会影响血液循环和身体发育;而且有助于培养宝宝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家长可以为宝宝选择舒适、宽松的睡衣,让宝宝在睡眠中更加放松。

如何安排幼儿睡觉?

营造良好环境

保持房间经常通风,让空气清新;将光线调暗,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氛围。

培养独睡习惯

1 岁内,训练宝宝自己躺下睡觉;2 岁时,让宝宝能够按时自主入睡;3 岁后,逐渐让宝宝独睡一房。睡前半小时,要让宝宝安静下来,避免过度兴奋。

注意睡眠细节

睡前不要让宝宝拿着玩具上床,也不要摇晃、轻拍宝宝,可通过唱催眠曲等方式帮助宝宝入睡。白天睡眠以 1 - 2 小时为宜,避免白天睡眠时间过长,影响夜间睡眠。

小儿为什么也要坚持午睡呢?

午睡能够有效补充小儿夜间睡眠的不足,对于大脑尚未发育成熟、容易感到疲劳的孩子来说,午睡尤为重要。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午睡都能帮助孩子缓解疲劳,让孩子在下午保持充沛的精力,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午睡时间会逐渐缩短,年龄越小,所需的午睡时间就越长。

为什么孩子睡得好才能长得快呢?

孩子在睡眠过程中,身体会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这种激素是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关键因素。而蛋白质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学习记忆以及机体代谢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孩子睡眠不好,就会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进而影响蛋白质合成,最终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为什么小儿爱踢被子,如何防止?

小儿爱踢被子主要与他们的生理特点和外界因素有关。小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兴奋后极易泛化。在刚入睡还没有完全睡熟,或刚要醒来还没有完全醒来的时候,大脑皮层处于局部抑制状态,另一部分却仍保持兴奋状态,只要外界稍有刺激,机体便会作出相应反应。具体原因如下:

白天过于兴奋:如果白天玩得过于兴奋,睡前家长又过分逗引,孩子的大脑在睡眠时仍处于兴奋状态,就容易踢被子。

睡眠环境不佳:睡时被子盖得太厚、衣服穿得太多,会让孩子感觉闷热不适,从而踢开被子;睡眠姿势不佳,也可能导致孩子通过踢被子来寻找舒适的状态。

疾病因素:若孩子患有蛲虫病,肛门会奇痒无比,这也会致使孩子在睡眠中踢被子。

针对小儿爱踢被子的情况,可采取以下防止方法:

合理穿戴和盖被:睡眠时,给孩子选择柔软透气、吸湿性好的棉织物制作的衣服和被子,被子不要盖得太厚,尽量少给孩子穿衣裤,更不要以衣代被,这样有利于机体散热,避免孩子因闷热而踢被。

调节睡前状态:睡前不要过分逗引小孩,不要恐吓小孩,不讲恐惧故事,不看惊险电影或电视,白天也不要让孩子玩得过于疲劳,让孩子在平静的状态下入睡。

培养良好睡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姿,头面部不要蒙在被子里,手不要放在胸前,最好让小孩向右侧睡,这种姿势有利于呼吸和消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踢被的概率。

应对疾病因素:如果怀疑孩子患有蛲虫病,家长要留意观察,若发现孩子肛门附近有像小棉纱线样的小虫爬行,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请医生进行诊治。

使用辅助工具:家长可以给孩子使用合适的睡袋,把小儿放在睡袋里,既能保暖,又能防止踢被,让家长能安心休息。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当宝宝学会自主入睡,当夜醒次数逐渐减少,您会发现,那些为了睡眠付出的耐心与努力,终将化作孩子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基石。未来的日子,愿您与宝贝共同享受高质量的睡眠时光。

来源: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 睡眠心身科 翟凯

责任编辑:燕方峣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