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金 通讯员 韩晓晨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或“琴戏”,是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起源于山东以北的黄河三角洲,演变自山东琴书,其淳朴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唱腔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自20世纪初搬上舞台以来,吕剧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地方剧种。
博兴县吕艺镇因吕剧而得名,也因吕剧而发展。吕艺镇先后荣获“中国吕剧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作为“吕剧之乡”,这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刘官庄大人小孩说话都是吕剧味儿,连拉风箱都是吕剧腔儿”……
在吕剧的发展历程中,离不开一代代老艺人的坚守,吕剧守艺人周景孟、张志忠,他们在乡土深处默默耕耘,用心血浇灌着吕剧的艺术之花,用情将吕剧文化赓续延绵、发扬传承,守护着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孩子能够领略传统戏曲的魅力,让乡音乡韵永续流传。
吕剧的发展也少不了一辈辈年轻佼佼者的接续,吕剧娃娃爱好者张博翰、张艺佳,他们从小接受吕剧文化的熏陶,热爱并愿意接过戏曲传承的接力棒,让吕剧文化在这一代人身上持续发光发热,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为推动吕剧文化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吕艺镇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剧目以《小姑贤》《借年》等吕剧经典为主,累计开展60余场,每场平均吸引200余名村民到场,服务群众超1万人次,实现“村村有戏看,人人能参与”,让吕剧文化在乡村落地生根,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文化获得感,获得一致好评。
为推动吕剧艺术传承发展,吕艺镇以“从娃娃抓起”为重点突破方向,实施“吕剧进课堂”工程,将校园打造为传播特色文化的重要阵地。吕艺镇京博希望小学将《吕剧》编印成课本走进课堂,向学生系统介绍吕剧创始人、派系、唱法等,培养孩子对吕剧的浓厚兴趣。每周设置1节吕剧文化课,聘请老艺人、专业老师为学生们现场授课,培育出小戏迷、娃娃吕剧爱好者近200人,先后向中国音乐学院、省市艺术学校、文艺团体输送人才50余人。
建成吕剧起源文旅综合体,将传统媒介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以“根植大地曲韵天成、恰逢盛世芳华绽放”为主题,重点展示吕剧与刘官庄的历史渊源以及吕剧文化的起源、传承和发展,目前已成为展现吕剧文化的重要平台,和群众家门口的文旅阵地。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