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文彬 通讯员 冯克利 魏悦 崔国利
李建梅,高级教师,任教于惠民县第一实验学校东校区,多次被评为惠民县优秀教师、镇优秀教师、教学先进个人、最美教师等。1996年7月参加工作,从教二十九年来,以饱满的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积极探索教学研究、圆满完成了学校交办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受到了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认可。
病愈回归,坚守岗位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她深知,在当今科研兴教、呼唤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是不竭之泉,时时奔涌出清新的、闪烁着斑斓色彩的溪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求的境界。教学中,她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讨新课标,大量订阅教学刊物,坚持业务自学,认真做好笔记,广泛汲取营养,及时进行反思,转变教育观念,捕捉新的教学信息,勇于探索教育规律,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手段。
李老师深深地意识到“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十红春满园”。她多次组织同科老师讨论教学,交流教学体会,尝试革新教法,并将好的做法、经验,不断总结推广。积极参加学校的青蓝工程,勇于承担今年新入职的年轻教师的导师,主动指导、帮助新教师尽快融入到新的教学岗位上来。
工作近30年来,她带动历史组教师大胆实践,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导示范,她利用课余时间自觉认真学习新课程新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她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积极探索,大胆改革,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她作为骨干教师,一方面引导大家学习新课程新理论,另一方面举行历史观摩研讨课,和大家共同座谈评议,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使学校的校本培训和新课改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李建梅老师在校内积极参与专题讲座、座谈会,集中培训和集体备课,与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结合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一直致力于学生思维开发和合作教学的改革与探索,积极倡导“学习共同体”,鼓励学生深入实际生活,留心观察,积极互动、相互信任与悦纳。
在教学方面,李老师也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生活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教学策略。她语言幽默风趣,讲课犹如讲故事,学生特别喜欢听她的课,一听是她的课,学生会情不自禁鼓掌欢迎。李老师在班上创造性地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进学习共同体在我们的课堂落地生根。
在课堂上,李老师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我管理,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了知识。李老师还创造了“以优带差”、“结对子”的学习方法,营造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竞争的优良学风,针对不同的学生,李老师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任教的班级、任教的学科成绩都名列前茅。
探索新知,硕果累累
李老师在探索教学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学术的探讨。她的论文多次在国家、省、市优秀论文大赛中获奖。参与县级课题《学生写字能力提升研究》并2018年8月结题、参与的市级课题《学习共同体愿景下的高效课题创建研究》2021年8月结题,取得这一系列的成绩,都是她长期刻苦钻研,精于求精的结果。
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上课时从来不坐,站着讲,因为她对学生有一份非常的挚爱和敬业精神。她的精神也感染着每一位学生,每次上课要使用教具时,学生总能主动上前,充当老师的手,帮助老师完成教具的使用。学生知道老师身体不方便,她们能体会老师的辛苦,因为学生的成绩说明了一切,李建梅是一名普通老师,在家里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李老师渐渐走出了右手不灵活、走路不稳、身体脆弱的阴影。她不甘心一辈子就这样做一个无能的人,更不甘心美好的青春年华就这样无情地被埋没。她反复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振作起来,我要用我两只半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现在她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从教29年,从未在别人面前抱怨过,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她最高的评价。
“以爱和勇气,接受生活赐予的一切悲欢”是她的座右铭,一个身体不便、活动不灵活的老师,在大病过后,凭着自己的理想和毅力,重新站到三尺讲台前给学生授课,她的站立,不仅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精神。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