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中医医院张相伟:一封感谢信里的医者仁心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9-05 206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颖

“张主任,太感谢您了!我父亲现在能自己溜达着去公园了!”近日,在日照市中医医院脊柱骨科医生办公室,患者家属郑女士紧紧握着张相伟的手,眼眶泛红。她带来的那封手写感谢信,字里行间满是对张相伟和科室医护人员的感激,也诉说着一位九旬老人在脊柱病痛中重获新生的故事。

今年90岁的郑大爷,被腰腿痛折磨了数年。近3个月,情况愈发严重,走50米就得坐下休息,右侧小腿又疼又麻,夜里平卧时腰背痛更是让他难以入眠。郑女士带着父亲跑遍了市多家医院,甚至前往省城求医,却因手术风险高屡屡被劝退。

“针灸、理疗、吃止痛药,啥方法都试了,就是不见好。看着父亲被病痛折磨,我心里特别难受。”回忆起那段日子,郑女士语气里满是心疼。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郑女士带着父亲找到了日照市中医医院脊柱骨科主任张相伟。“当时看到老人痛苦的样子,我心里也挺不是滋味。”张相伟回忆道,他仔细研究了郑大爷的腰椎MRI和动力位X线片,发现L4 - L5节段的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和椎管狭窄最为严重。

“老人年纪大,还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全麻手术风险太高。但如果不手术,他的生活质量会很差。”张相伟陷入思考,“多节段融合手术创伤大,老人身体可能扛不住;只处理最严重的L4 - L5节段,又怕其他节段的问题残留。”

经过反复评估和与麻醉科、心内科专家会诊,张相伟决定采用局部麻醉下的椎间孔镜减压+髓核摘除手术。“局麻能降低心脑血管意外风险,而且切口只有1厘米,对老人肌肉损伤小。”张相伟解释道。

手术当天,郑女士在手术室门外坐立不安。“张主任一边操作器械,一边还轻声跟我父亲说话,缓解他的紧张情绪。”她后来从父亲口中得知,整个手术过程,张相伟都非常专注,小心翼翼地去除压迫神经的组织。

术后第二天,郑大爷就能佩戴腰围下床行走,一口气走了100米,小腿也不麻木了。“当时我都不敢相信,父亲居然能走这么远!”郑女士惊喜不已。一个月后,他不仅能自主下地活动,还能做简单家务。复查MRI显示,L4 - L5椎管通畅,神经再也没有受到压迫。

“现在我父亲每天都去公园散步,跟老伙计们聊天,精神头特别好。”郑女士笑着说,“这都多亏了张主任,是他给了我父亲新的生活。”

“老年患者的脊柱手术,不是越复杂越好,关键是精准解决主要问题,同时保留更多正常功能。”张相伟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过度手术’和‘保守无效’之间找到平衡,让患者以最小的创伤获得最大的收益。”

在日照市中医医院脊柱骨科,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张相伟和他的团队用精湛的医术和温暖的关怀,为无数患者撑起了“脊梁”,也让“精准医疗,人文关怀”的理念在每一次诊疗中闪光。

责任编辑:张倩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