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春燕
近年来,聊城市紧扣“制造业强市”与“农业强市”建设目标,全力推进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如今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营收已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现代产业体系结构持续优化、链条日益完善、集聚效应显著增强。
9月5日,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企业家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聊城农副产品加工与大健康产业链专场,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专班办公室主任陈鸿雁介绍,作为农业大市,聊城市立足优质农业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推动“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全链条升级。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544家,凤祥集团、嘉华生物、百佳食品等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年总产值突破千亿元,打造了精品粮油加工、健康畜禽加工、绿色果蔬加工、生物制品加工、特色预制菜加工五大特色产业集群。
市农业农村局坚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展思路,全力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全市现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17家,其中德能金玉米、嘉华油脂等国家级龙头企业8家,新鹏鸿、维尔康等省级龙头企业64家,构建起“链主企业引领、龙头企业支撑”的产业格局。东阿阿胶成长为全国最大的阿胶系列产品生产商;嘉华生物等大豆蛋白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占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德能金玉米玉米精深加工规模和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乖宝成长为国内宠物食品行业“第一品牌”,产品出口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凤祥集团肉鸡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入选国家队运动员保障产品,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实力不断增强。
农副产品加工业是聊城市由“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最关键的产业,陈鸿雁表示,市农业农村局将深入落实“八大攻坚突破行动”,突出做好“补链、延链、优链”三个重点,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梯次优化产业布局,创建优势产业集群。立足粮油、畜禽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食品类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制品,拓展延伸产业链,优化升级利益链,发展突破创新链,推动产业布局梯次深化,实现从“小散弱”向“深特精”转变。
着力引育龙头企业,构建梯级发展格局。实施龙头企业提振行动,强化凤祥集团、嘉华生物、乖宝集团等龙头企业在市场开拓、生产引领和技术创新中的带动作用,分类整合小微企业资源,加大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招引力度,逐步构建龙头引领、骨干支撑、中小协同的梯级发展格局。
强化技术创新支撑,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引进培育高端人才,支持龙头企业深耕精深加工技术领域,鼓励凤祥集团、乖宝集团等“链主”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实施建设莘县浙商高端食品智造产业园建设项目、国宏生物3万吨高端大豆蛋白项目等一批延链强链补链项目,加快技术升级与应用,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价值链水平。
深化品牌培优行动,扩大市场影响力。开展品牌培优行动,依托“聊·胜一筹!”区域公共品牌,整合冠县灵芝、临清桑黄、东昌葫芦、高唐锦鲤、莘县香瓜等优质农产品资源,加快培育“聊城新三宝”等特色品牌。借力“齐鲁农超”、预制菜“十百千”、乡村特色产业名优产品“大展评”等省级平台,强化线上线下宣传推广,组织企业参与展评推介活动,提升品牌整体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