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同建
10月22日,阳谷县政府新闻办召开“看发展·强信心·聚力量”系列新闻发布会资规专场。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济强等应邀出席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王济强介绍,今年以来,阳谷县资规局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持续推动自然资源工作,持续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扎实推动自然资源领域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筑牢根基,打造耕地保护“新高地”
严守红线,划定科学发展“生命线”。阳谷县始终将耕地保护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责任制,确保了耕地面积的稳定增长。去年以来,阳谷县通过耕地流出图斑整改、耕地缺口恢复等措施,实现耕地净增加约1.43万亩。目前,全县耕地保有量为96.7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85.06万亩,高出“三区三线”划定任务3199亩,实现了耕地面积“四连增”。
上下协同,构建资源保护“安全网”。在耕地保护工作中,阳谷县坚持政府牵头“把方向”,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网络体系,构建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乡镇主责”的共同监管责任机制。同时,强化了耕地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耕地保护意识,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压实责任,晒出耕保任务“成绩单”。阳谷县按照“属地原则”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将耕保任务分解到各镇街,建立“周调度、日通报”制度,定期约谈落后镇街,确保耕保工作顺利推进。2024年度阳谷县耕地保护工作名列全市前茅,在获得奖励资金的基础上,对各镇街耕保成绩进行排名,对工作突出的前5名进行重点奖励,并对其他镇街按照排名予以相应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激发基层真抓实干的拼劲。
维护权益,激活发展“新动能”
机制创新,培育土地改革“试验田”。作为山东省唯一的全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试点县,阳谷县先行先试,建立了跨区域对接平台,成功解决了跨区“飞地”等历史遗留问题,将土地征收、农转用、所有权登记、房地一体等数据库进行整合,真正缝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数据一张图,切实实现治理有序、土地确权、集体增收的多重效应,今年,典型经验先后被省委政研室、中央政研室选用,并发文推广。
试点突破,打造农村审批“全链条”。阳谷县在全省范围内第一个全面完成了房地一体登记发证工作,并全力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及登记试点工作。全县完成房地一体发证19.7万余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成果数据整合 16.6万余户,构建了完整的农村资源资产成果数据库。阳谷典型案例被省自然资源厅选用3项,为全省最多,并被省自然资源厅和农业农村厅联合发文推广。
数字赋能,构建城市服务“支撑点”。按照省自然资源厅和市政府工作部署,阳谷县锐意突破,重点聚焦城市国土空间治理中的公共服务、生活宜居、交通便捷、安全韧性等要素,为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提供强力支撑。顺利完成了城市国土空间监测阶段性工作。阳谷县代表聊城市被评为“优秀”等级,为全省8个“优秀”等级的县、市之一。
精准发力,锻造要素保障"新模式"
靶向供地,跑出土地报批“高速路”。紧紧围绕“要素跟着项目走”这一原则,主动向下对接项目需求,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优先保障省、市重点项目和民生基础设施项目用地需求。2024年以来阳谷县共保障36个省市重大重点项目、乡村振兴项目和民生基础设施项目用地需求。去年以来对农村村民住宅用地在符合“一户一宅”和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下,全县13户宅基地获批3.15亩,做到了应保尽保。
集约挖潜,提升要素效能“含金量”。去年以来阳谷县74个省市重点项目中42个项目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解决项目需求。同时,还组织有关部门、乡镇(街道)积极对接优质项目盘活利用低效用地,以企业挖潜改造为推手,联营联建增资增产为措施,助力企业升级改造,进一步盘活现有存量建设用地,发挥土地最大效益。
政策护航,打好项目服务“组合拳”。提前介入项目规划,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土地规划指导,确保项目选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要求,避免因规划不符导致项目搁置。同时打通规划、用地、登记等主要环节,协调发力保障我县所有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