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禁毒办:涉及这五种物质要列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

齐鲁壹点 2018-02-01 5366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忠才 通讯员 张锦程 周新建 

2月1日,市禁毒办举行列管溴素等5种物质新闻通气会,通报国家6部委《关于将N-苯乙基-4-哌啶酮、4-苯胺基-N-苯乙基哌啶、N-甲基-1-苯基-1-氯-2-丙胺、溴素、1-苯基-1-丙酮5种物质列入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公告》。

市禁毒办常务副主任、市禁毒支队支队长赵大勇介绍,制毒原料、制毒配剂近年来不断变化,其中溴素、1-苯基-1丙酮等非列管化学品流入制毒等非法渠道情形不断增多。2014年,溴代苯丙酮被列管后,不法分子转而利用溴素和1-苯基-1丙酮合成溴代苯丙酮进而合成冰毒。溴素是一种危化品,可以非法合成另一种合成毒品氯胺酮(俗称“K粉”)的前体原料羟亚胺。而我市溴素产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较大比重,为提醒全市溴素、苯丙酮等广大从业人员知晓度,引导从业人员和相关部门提前做好新列管化学品的报备和行政管理工作,召开此次新闻通气会,公布将NPP、4-ANPP等5种物质增列为易制毒化学品予以管制。

通气会介绍了易制毒化学品管制基本情况及相关工作措施。滨州是化工大市,全市登记管控的易制毒化学品企业834家,涉及的种类较多,年均流通量居全省前列。近年来,为防范易制毒物品流失,市县两级有关部门主动作为,关口前移,特别是在溴素未列管的大环境下,采取超常措施,落实实名登记备案制度,实施信息化管理,从源头上基本卡住了溴素非法流弊问题。同时,全市易制毒化学品行政管理也逐步规范,将相关企业(单位)全部纳入信息系统管理,实现网上审批,连续多年群众满意度达99%以上。期间,全市公安机关会同商务、卫计、海关、安监、食药监等部门联合开展打击制毒犯罪专项行动,近年来侦破此类刑事案件11起,缴获各类易制毒化学品70余吨,有效遏制了制毒犯罪活动的发展蔓延。

会议通报,溴素、1-苯基-1-丙酮等5种物质列入易制毒化学品进行管理后,相关企业对该5种物质的生产、经营要按照《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向药监、安监等部门申请许可,购买、运输等活动应向公安部门申请许可、备案。凡违反易制毒化学品相关管理规定,非法从事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运输活动的,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同时,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直接通过110举报涉易制毒化学品违法犯罪活动。市禁毒办将依据规定兑现奖励1000元-10万元。


责任编辑:褚运飞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